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推荐《华盛顿观察》周刊

已有 5837 次阅读 2008-2-13 19:47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推荐《华盛顿观察》周刊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213日发布

 

在众多的美国华文网络刊物中, 《华盛顿观察》周刊不仅是我常看的美国和国际问题刊物之一,而且还在学术交流网上转载其中一些有推荐价值的文章,在2006年以前该刊物是允许免费转载的,但是以后采取收费制度,作为学术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的学术交流网曾打电话和该刊物编辑联系,希望给予照顾免费转载,该刊答复可以优惠不能免费,不得已自那时起学术交流网就不在转载了,不过笔者依然关注该刊物的文章,并在学术交流网上作了联结。

 

下面是笔者收到新一期《华盛顿观察》周刊的内容摘要。

********************************

china@WashingtonObserver.org

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 Issue259

Tue,12Feb2008

欢迎您阅读《华盛顿观察》周刊2008年第6期!美国经济景况不好,中国如何自处?本周的头条将解读中美经济的连锁效应。美国国内,布什总统于是抛出1,500亿美元的援救计划,没想到被一些经济学家批评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治标不治本的政治秀!财富时代,美国私立高中大肆推行奢侈教育,势头甚至压过大学。高通胀压力下,中国的粮价在2008年能否平抑?根据税收、就业、治安、交通、污染、天气等情况,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评选出美国最令人痛苦的十大城市。最后,通过一组数字观察,你会发现,互联网才是美国人关注2008总统大选的最心爱的平台。

 

本期内容包括:

 

美眼看中国:美国经济疲弱 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美国经济 :拯救经济,华盛顿上演蹩脚政治秀

美国风景:财富时代的奢侈教育

非常观点:高通胀预期下,今年中国国内粮价仍可能持续上涨

社会东西:美国最令人痛苦的城市

数字观察:动动鼠标,获悉美国大选

 

This message is sent to: annianh@bnu.edu.cn. To cancel subscription to this message, click here.

本邮件发送给annianh@bnu.edu.cn,如果您要取消订阅,请点击这里,也欢迎您确认您《华盛顿观察》周刊的订阅。《华盛顿观察》网站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美眼看中国

美国经济疲弱 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yaleglobal.yale.edu

美国次贷危机究竟有多深?经济衰退是否渐行渐近?2008年美国经济开局不利,房价继续下跌,股市仍在震荡,一切似乎都预示着,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另一大引擎的中国很难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外需的减弱和人民币升值势必抑制中国出口增长。面对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中国当如何应对?

 

次贷恶化 美国难挽经济颓势

 

在次贷危机打击下,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供需两方的萎缩,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影响了消费和投资,令美国金融市场上同时出现了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现象。在一连串负面消息的影响下,美国股市遭遇了自1987年以来最令人绝望的时刻。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12&charid=1

 

康娟,《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 6期,2/13/2008

返回页首

 

美国经济

拯救经济,华盛顿上演蹩脚政治秀

AFP/Mandel Ngan

美国不久前公布的疲软的消费和就业数字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相信,美国经济真的遇到大麻烦了,股票市场正以跌跌不休的姿态呼应着人们紧张的心态。这次就连布什总统也坐不住了,匆忙推出了一个1,500亿美元的拯救经济方案,让人们不得不坚信美国经济真的已经大难临头。一时间,经济问题成了美国大选的头号话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记者在电视中问:“哪位候选人最有可能扭住美国经济的颓势,避免经济衰退?”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当忙于竞选的候选人真的坐进椭圆形办公室的时候,一切也许都已经为时太晚。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本身的假设是,经济衰退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本身是有周期性的,还没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有成功克服经济周期的先例。

 

美国经济中目前的问题是,美国许多地区在过去一波的房地产泡沫中兴建了太多的住房,导致房价走低,而下跌的房价将会抑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建房热情,另一方面鼓励人们买房的欲望。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平衡点。同样,在房地产的热潮中,许多金融机构贷出许多本来不该发放的房屋贷款,造成大量坏帐,这也需要时间消化,才能恢复正常借贷业务。这些无疑都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本来无须大惊小怪。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13&charid=1

 

沈钧,《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 6期,2/13/2008

返回页首

 

美国风景

财富时代的奢侈教育

boston.com

14岁的柯蒂斯?托马斯(Curtis Thomas)来自圣路易斯安娜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两年前他进入菲利普斯?埃克斯特(Phillips Exeter Academy)高中时,只有一条裤子和两件衬衫。这在有着227年历史的埃克斯特高中是无法想象的,至今学校仍要求男生们在上课的时候打领带。所幸托马斯没有成为校园里的异类。得益于校友们的慷慨捐助,埃克斯特高中的资金向来充足,柯蒂斯的老师用学校的钱为他购置了一身像样的行头。

 

这笔置装费只是冰山的一角。埃克斯特高中会为学生配置电脑、运动设备,每年花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费用高达63,500 美元,远远超出了托马斯家里所支付的36,500美元学费。在美国,私立学校正引领着一股奢侈教育的潮流。

 

媲美名牌大学的高中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14&charid=1

 

宫学敏,《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 6期,2/13/2008

返回页首

 

非常观点

高通胀预期下,今年中国国内粮价仍可能持续上涨

 

很多人对于2007年的中国国内粮价走势感觉很奇怪。据2007年年末中国国家粮食局官员的透露,去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突破5亿吨;这意味着从20042007年,国内已经连续四年粮食丰收。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2007年国内粮食价格却上涨了20%以上。

 

如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一种说法是,2007年国际粮食快速上涨,而在全球化之下,中国即使是粮食丰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据117日中国发改委公布的价格报告显示,200712月,国际市场的玉米、大米、大豆价格均创近十年来历史新高;在2007年全年,国际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

 

显然,国际粮价的一路高涨正是国内粮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但不同粮食品种的价格传导途径也不尽相同。对大豆来说,由于中国大豆市场的进口依赖度很高,国际价格的上涨通过大量进口输入到国内。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082万吨,数量增长了9.2%,但金额增长了53.2%;同期,国内大豆产量是1,430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68%2007年国内大豆平均收购价格比2006年上升32.4%,这意味着除去贸易方式外,国际期货价格也在影响国内期货价格,并进而影响到国内粮食的收购价格。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15&charid=1

 

n/a 《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 6期,2/13/2008

返回页首

 

社会东西

美国最令人痛苦的城市

iStock.com

人人渴望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痛苦却不可避免。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期评出了“美国最令人痛苦的城市”(America's Most Miserable Cities),在联邦调查局(FBI2007年的报告中成为美国“最危险城市”的底特律如今又登上了榜首,成为居民生活最痛苦的城市。

 

尽管痛苦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体验,人们还是能利用一些客观指标来对其予以衡量。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便创立了“痛苦指数”(Misery Index),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加得到一个数字,数字越高,表示痛苦程度越高。

 

此外还有一个叫做“税赋痛苦指数”(Misery Score)的指标,根据各地的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率、富人税率、销售税率、以及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障贡献等计算而得,指数越高意味痛苦程度越高。法国在该排名中高居榜首,总分达到166.8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16&charid=1

 

陈荣荻,《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 6期,2/13/2008

返回页首

 

数字观察

动动鼠标,获悉美国大选

jeffooi.com

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中,互联网一跃成为人们获悉选情的首要来源。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24% )定期地从网上了解最新的竞选信息,比2004年的相同调查结果(13%)翻了近一倍。

 

毫无疑问,网络是年轻人获得竞选新闻的主要来源,一些交友网站如MySpaceFacebook也起了显著的作用。42%的年龄在18岁到29岁间的美国人定期从网上了解选情,是众多竞选新闻来源中使用率最高的。而在20041月,这个比例仅为20%

 

调查还发现,自从2004年总统竞选后,人们依靠传统新闻方式获悉选情的比例有所下降。与2000年总统竞选相比,从当地新闻电视上获得选情的人数下降了8%,从夜间新闻获得选情的人数下降了13%,收看日报获得竞选消息的人数下降了9%。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获悉选情的比例虽然从2000年起有所上升,但是自从2004年以来却没有增长。

 

见全文: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2017&charid=1

 

张瑶,《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 6期,2/13/2008

窗体底端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5702.html

上一篇:新科技革命发展的世界影响和特点(《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5)
下一篇:抽签入学——记美国一所公立小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