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掠影

已有 6314 次阅读 2010-10-2 07:54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上海, 掠影, 佘山天主教堂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掠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102日发布

 

201072,我们的上海佘山行因时间倉促未能来到西佘山参观闻名的上海佘山天主教堂,该天主教堂始建于1871,被誉为“东亚第二大教堂”。9月下旬杜春耕夫妇上海行期间,笔者建议他们去佘山时专门来到佘山天主教堂看看,下面是杜平先生在参观上海佘山天主教堂拍摄的6张照片,7-8张为取自http://www.yoyv.com/guide/SSpot/Survey/12695/。第9-20张则取自http://blog.jxcn.cn/u/lwx380/55097.html

 

 

***********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西佘山天主教堂被誉为“东亚第二大教堂”。初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所建,后又几次翻修,现在的教堂是1925年扩建而成。

 

  此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天主教堂与山融为一体,轮廓直辖市自然,堂红山绿相映成辉。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右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教堂内设3000个座位,可容纳近4000名教徒,而且音响效果极佳。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的琉璃瓦。高耸的钟楼,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塔尖高38米,是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1942年罗马教皇曾将佘山天主教堂封为“圣殿”,成为我国天主教徒朝觐的圣地。从山脚到山顶的曲折小路上有147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还有3座圣亭和一个中堂,逐级向上的苦路把苦路亭、圣亭,中堂及山顶教堂联成一体。信徒们到佘山朝圣时,沿着曲折的苦路逐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

  

  佘山天主教堂建于佘山山顶,系法国传教士所建,其建筑特点为总体设计山与建筑为一体,色彩协调自然;教堂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手法,可谓中西合璧;宏观上充分体现了建筑学上对称中不对称的美学原则;教堂雄伟宽阔,堂内讲话不用扩音器便具有扩音作用,又无回音干扰。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1942年罗马教皇将其敕封为“圣殿”。信徒到佘山朝圣,沿苦路拾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获得宗教感情上的升华。每年5月的朝圣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上山朝圣。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73.htm

*******************

佘山天主教堂简介

教堂坐落于西佘山之顶,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初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1),由法国传教士所建,后又几次翻建,现在的教堂是1925年扩建而成。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顶大堂两座建筑,有圣母亭、圣心亭、若瑟亭等“三圣亭”。

 

此天主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可谓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天主教堂与山融为一体,轮廓协调自然,堂红山绿相映成辉。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

 

山顶大堂高17米,教堂内设3000个座位,可容纳近4000名教徒,而且音响效果极佳。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的琉璃瓦。钟楼高38米,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圣母双手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1942年罗马教皇曾佘山天主教堂封为“圣殿”,成为我国天主教徒朝觐的圣地。

 

从山脚到山顶的曲折小路上有14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还有3座圣亭和一个中堂,逐级向上的苦路把苦路亭、圣亭、中堂及山顶教堂联成一体。信徒们到佘山朝圣时,沿着曲折的苦路逐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佘山天主教堂是上海天主教徒在东南沿海的主要朝圣地,每逢圣母月,各地天主教徒纷纷来此朝圣,故余山在海外有圣母山之称。

http://www.yoyv.com/guide/SSpot/Survey/12695/

*********************8

佘山风景---天主教堂

Posted by 赛溪渔翁2009-6-4 15:56:00

 

1844年,法籍耶稣会会长南格禄来到佘山,看到这里九峰起伏,尤其佘山环境幽静,就设想要在这里为年老体弱的传教士建造一座祈祷所。没有想到南格禄于1856年积劳成疾离开人世。1863年鄂尔璧会长继承南格禄神父的遗愿,在西佘山的南坡买进了一大块山地,在半山腰建造了五间平房,作为传教士休养憩息之所。其中一间设有祭台和圣龛,中间供有圣母像作为小堂。专为到这里休养的传教士过宗教生活的场所。那时,张朴桥就有很多教友喜欢到佘山神父住院的小堂里参与弥撒。许多教外人士也站在窗口或拥在门口,观看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宗教礼仪。他们对新来的神父也渐渐产生好感,希望在佘山山顶也能建造一所如他们在上海看到过的那样壮丽的天主教堂。

 

I,在江南地区,这个圣地就这样很早就兴建了。

 

J,19255月,把山顶的希腊式大堂拆除新建二类大堂。

 

K,翻造扩建时,由教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叶肇昌神父领衔设计。193511月宣告峻工,当时的主教惠济良主持开殿大礼。

 

L,大堂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顶高17米,背高22米,钟楼高38米,内部结构以石为主,外部砌以红砖,顶上以碧绿的琉璃瓦铺成。

 

M,1946年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敕封此堂为乙级圣殿,因而获得了“远东第一大殿”之称。

 

N,1947518日为佘山圣母举行加冕典礼,佘山堪称为中国天主教著名的朝圣地。

 

O,1981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决定把佘山天主堂归还给教会。由天主教上海教区把山顶大殿修缮一新。

 

P,忏悔小室

 

Q信徒

 

坐落于佘山半山腰的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是华东六省一市(福建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联合开办的一所大修院。创建于1982年,多年来已经培养了几百位年轻有为的神职人员。http://blog.jxcn.cn/u/lwx380/55097.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368973.html

上一篇:日侵华遗弃化学武器处理和对军事目标非法录影
下一篇:没有模式的模式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