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会场一瞥

已有 5613 次阅读 2012-5-17 06:1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学术研讨会, 曹寅与镇江, 会场一瞥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会场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517发布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掠影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516在镇江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主会场之一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来自江苏镇江和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聚集在这里探讨曹寅与镇江的密切关系,进而寻求镇江与曹雪芹《红楼梦》之间的关联。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参加了研讨会的讨论。一些专家提交了专题论文。

这里的照片16张是笔者16日下午拍摄于会议现场。

附报道是从网上下载的。

*******************88

百位红学家齐聚镇江

纪念曹寅逝世300周年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 时间:2012-05-16 14:55:09 来源:千龙网

5月16上午,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开幕。

  千龙网镇江516日报道(记者 晨晨)今天上午,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开幕,近100位国内红学专家和学者,就曹寅、镇江与《红楼梦》的渊源以及程乙本刊行的意义、影响等问题将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该研讨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和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在康熙年间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本身也是能诗能文的文学家。今年是曹寅逝世300周年,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称,如果在国内选择举办曹寅纪念活动的地点,镇江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据镇江本地红学研究者江慰庐先生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碑刻一方。在镇江期间,曹寅涉足最多的地方是金山寺,并曾陪侍南巡的康熙皇帝登临金山。

  胡德平认为,曹寅和镇江的关系值得今人深入研究,有关曹家在苏南一带的活动,还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料。曹寅出生于北京,5岁随父到南京,55岁客死扬州,其一生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大致与在江南度过的时间相等,但曹寅并未把江南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乡恋和客愁。1704年,曹寅在镇江写下《江阁晓起对金山》,在胡德平看来,卧游终日似家山一句中的家山指代北京金山(注:俗称小西山,今北京香山一带),因为北京金山和镇江金山不仅名称一样,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两山之下都有广阔的水面,山上都有一座金山寺,镇江金山引发了曹寅对北京的怀念。镇江金山的线索证明了曹寅曾经居住在北京金山,也为曹雪芹在香山的活动研究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地处苏南的历史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对记者介绍,镇江近年来重建了文宗阁、北固楼、云台阁、南山琴房,不仅打造了一批文化亮点、消费热点,也为城市接续了历史文脉。2011年镇江文化产业投资65亿元、增长7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突破5%

曹寅、《红楼梦》与镇江

时间:2012-05-14 10:57来源:{镇江画廊} 作者:{镇江画廊} 点击: 121

曹寅、《红楼梦》与镇江 本报记者戴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这四部鸿篇巨制,或多或少和历史名城镇江都有些关系。 5月15-18日,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

曹寅、《红楼梦》与镇江

 

 

 

  本报记者 戴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这四部鸿篇巨制,或多或少和历史名城镇江都有些关系。

  515-18日,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在我市碧榆园召开。

  曹寅为金山寺传临济正宗32世铁舟和尚灵塔手书的碑刻篆额

  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

  曹雪芹当年是否到过镇江?民间有曹雪芹幼年曾和家人一起从苏州到镇江金山寺游玩的传闻,但目前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不过倒是曹雪芹的祖父,那个曾经当过江宁织造的曹寅和镇江关系甚为密切。

  据本地红学研究者江慰庐先生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碑刻一方。在来镇期间,曹寅涉足最多的地方是金山寺,并曾陪侍南巡的康熙皇帝登临金山。

  一六九九年四月初十,康熙第三次南巡。至南京,以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受赐赠其母萱瑞堂御书,奉修明陵,制悬御书匾额。以后随侍,于四月十八日登临金山。玄烨驻山赐帑修寺,题名江天,主僧超乐乘机于十九日面奏获准将罄山修祖箬庵和尚语录刻版刊印,附入寺内《大藏经》,曹寅即受旨专办此差。之后曹寅应超乐恭请,为《铁舟海和尚塔铭》刻碑篆额、钤章。

  因此缘故,曹寅与金山寺和尚也多有交往。

  一七零零年正月,曹寅和地方要吏,由南京来镇江金山寺,亲送刻制完毕的《箬庵语录》书版入《南藏(清藏)》。由寺僧超乐率众恭迎,送入大报恩寺大藏殿珍存。同年,佛成道(腊八)日,曹寅来金山寺设斋。超乐为此开堂说法。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年)二月初七日,曹寅又与将军马三奇,共将奉旨恭制御书动静万古匾额,敬悬金山寺大殿之上。率领军民僧众叩头,欢声震天。’”

  “‘钦命织造曹寅又曾与省内驻防崔、黄副都统等大护法率同八旗四营来金山寺,上堂拈香祝圣。

  据了解,我市金山寺对相关史实并无保存遗留,引为憾事。目前,曹寅留在镇江的唯一手迹,存于镇江市东郊五峰山的绍隆寺。

  曹寅为金山寺传临济正宗32世铁舟和尚灵塔手书的碑刻篆额,在五峰山绍隆寺后山腰的塔林被发现。

  绍隆寺是一座始建于公元825年的千年古刹,历来是寺僧修持僧规戒律、了生脱死的道场,金山寺方丈高僧圆寂,都要送到这里火化建塔长眠。历史上原有祖师塔林300多座,文革期间被毁无存,塔身塔幅散落在山下村边田头,后寺僧悉数从山下收集并原地原貌修复了43座。在塔林中,有一碑额经考古专家考证确认:《铁舟和尚塔铭》为曹寅手书。这块高2.1米、宽1米、厚0.3米,约750公斤重的青石碑虽已残损,但尚有300多字仍可辨认,记录了圆寂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铁舟和尚的一生功德。石碑下方还有曹寅的4个方印,十分清晰,很罕见。

  曹寅在著作《楝亭诗钞》中,留下诸多和镇江有关的诗篇。如《江阁晓起望金山》破窗风影千帆尽,欹案茶香六梦删,《夜雨宿玉山寺》槛外寒江百丈深,一龛侧塞雨涔涔。曹雪芹的好友敦诚,也有一首赞叹镇江风光之作。诗题为《易堂见示张尧峰〈登金山用王阮亭韵〉之作,时余前数朝曾梦游金陵,感而和之》:树隐丹阳馀故宅,云埋北固有危楼。大江一线青潮落,京口千帆暮雨收。文物君从吟处吊,江山我是梦中游。何年来试中泠水?海岳题诗满眼秋。

  《红楼梦》只一处提到镇江

  在《红楼梦》小说文本中,只有一处提到镇江,在红楼二尤故事中,旺儿对凤姐谎称张华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打闷棍的打死了。 旺儿所称的京口地界,指的就是镇江。镇江距离南京,步行大约也就三日的路程。由此可见,作者曹雪芹对南京、镇江的地理位置是相当熟悉的。

  虽然明确提及镇江的仅这一处,但镇江明清小说的爱好者习斌有过研究:《红楼梦》中话里话外有很多地方涉及镇江。

  早期脂本、庚辰本《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对秋纹、麝月忙上去将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忙蹲下身子一句有一条夹批:细腻之极!一部大观园之文,皆若食肥蟹,至此一句,则又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矣。

  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在专著《红楼梦新证》中的史事稽年部分中提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本年五月初二日,……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六十尾,……俱见内务府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曹寅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镇江鲥鱼,颇为名贵。这则文献资料表明,和曹家关系至戚的脂砚斋写此评时,当是有着真切的生活体验的。

  谈到《红楼梦》和镇江饮食文化的关系,百花酒也值得一提。第五回写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命小丫鬟设摆酒馔。宝玉闻得酒香甘洌,不禁相问。警幻告诉他,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名为万艳同杯。有学者认为,这种以百花之蕊酿制的酒,指的即是镇江名酒百花酒。关于百花酒,梁代《舆地志》中有记载: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举止癫狂,人称米颠米痴。他在镇江定居四十年,开创了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大流派米氏云山。此外,米芾还酷爱石头,有一次见到一块奇丑的石头,竟喊石兄。对于这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奇人,《红楼梦》小说文本及脂评中,也多有提及。小说第二回,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将米芾列入逸士高人一流人物。小说第四十回写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探春的秋爽斋,只见西墙上挂着一幅米芾的《烟雨图》。脂砚斋评语中也对米芾多有提及。小说第一回写一僧一道携顽石入红尘,书中有一句批语: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脂批中还提到了很多曹雪芹的创作方法,如烟云模糊山断云连千皴万染等,这些提法都明显受到米芾开创的米氏云山技法影响。

  研究者盼望成立镇江红学会

  《红楼梦》被称为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或严肃、或趣味;或深入、或浅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红楼梦。在镇江也有一群喜欢看红楼梦、研读红楼梦的人。

  据了解,镇江有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2人:江慰庐(已过世)、彭昆仑,省红学会会员3人:祝诚、尤志心和裴伟。

  江慰庐原名江福瑞,笔名江行、韩申。1922年出生在镇江一个商人家庭,曾受业于国学名家薛宗元,谙熟古诗文辞。作为较早研究《红楼梦》与扬州关系的学者,他较早考证出曹雪芹来扬州、镇江一带南游、曹寅(曹雪芹祖父)为金山铁舟和尚塔铭篆额,被红学家周汝昌评为真正的新红学的正宗流派。其红学研究论文已辑录为《红楼梦曹雪芹种种》,1998年出版。

  尤志心是全国最早研究《红楼梦》与中医的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在中学年代就爱读《红楼梦》,从上世红八十年代开始写读红文章,先后发表于《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新华日报》、《江苏经济日报》等报刊上。

  裴伟说自己加入省红学会很偶然,他发现曹寅与镇江西津渡的关系,并写了文章,被江慰庐先生推荐加入江苏省红学会。据他介绍,其实镇江人在清代中期就关注红楼梦,也有文人撰写了红楼梦的续书,清末民初学者、文人丁传靖写了《红楼梦本事诗》。

  赵曾望是近代镇江历史上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在《窕言》一书中,曾对薛宝琴的十首春灯谜的谜底一一释明。赵曾望还对《红楼梦》全书有一段简评:《石头记》一书,其措词全仿语录,而又多加助词,绝非不学之人所得而妄作也。至于摹绘人情物理,靡不尽态极妍,信能于小说家中自树赤帜。后有留心于一代方言者,舍是其何征哉?王雪香又为之评赞以辅翼之,亦文人游戏三昧也。可以并传矣。

  镇江近现代对红楼梦有兴趣的学者还有孙金振、严敦易,镇江日报社原副总编洪蒲生先生也写了很多研究红楼梦的文章。

  去年的423日,一群热衷红学研究的镇江人在解放路小学举行了《红楼梦》研读交流会,26位《红楼梦》研读爱好者参加了会议,交流会还收到了论文8篇,7位同志做了发言交流。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交流会,却给了筹备会负责人、红学爱好者朱志新信心,朱志新表示,虽然各人研读红楼梦的观点和重点都不同,但都有一个和谐包容的心态,因为条件受限,目前镇江还没有本土的红学会,希望能够借本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的契机,成立镇江红学会,团结镇江的红学爱好者,吸引更多的朋友参加红楼梦的研读。

http://zjhl.jsw.com.cn/a/guchengjiuwen/2012/0514/578.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571784.html

上一篇: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一瞥
下一篇: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场一瞥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