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别了!卡片剪报资料时代

已有 3208 次阅读 2015-12-5 06:4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别了!卡片剪报资料时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125发表

 

这里展现的几张照片,记录是昨晚从北阳台清理出来准备当作废纸送进纸厂废物利用再生纸的卡片和剪报资料,这些都是上世纪60-80年代陆续抄录和从报刊上剪下并且贴在统一规格的纸上,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以备教学和研究之用的。在铅字印刷流行和没有普及电脑的时期,我从事美国史和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文字资料日积月累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这种方式,看到这些,就想起当年的教学和研究手段和当今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个时代真的变化太大、太快了!这堆资料卡片少说也有几千张,2002年从北师大搬到天通苑时处理了其中的2/3,现在剩下的仅仅是其中的1/3,其重量足有几十斤。有了电脑,这种手工剪贴方法在90年代起就被逐步淘汰了,我舍不得全部扔掉,毕竟是多年的心血集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和疲劳,而且当年的网络资料还刚刚开始,许多纸媒资料没有录入,所以还有这些卡片和剪报资料的查找价值。不过,这些资料作为备用我是一直放在北阳台当作垫板用的,实际上从未利用过。因为今天要在北阳台安装固定的橱柜,不显得太“寒酸”,全面奔小康,拉动消费,所以才清理出来。

今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并下载各种学术信息资料,1991年以来我通过自己的手指也键入了上亿字的资料,今天再保留这些显得过时的卡片和剪报资料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而且还占用了保管的空间,尤其是房价飙升的时期,清理实在是明智之举,拍照留下影像记录,也是不忘过去学术积累工作的艰辛。

顺便说说,在北师大住时,我收集了大量的文革当年的小报资料等,足有好几箱,前几年送人了。在历史系文史楼时期,我任教研室主任时期有一个房间(十五六米)堆满了大参考(每天两期),在搬入主楼时,被当作废纸清理了。在1975-1977年北师大理论组工作期间(同组有张懋泽、李秀林、吴树清、吴家国),资料库有几十份报纸,后来也被清理了。最可惜的是80年代初从小红楼搬到教工19楼时,50-60年代(含文革时期)的几十本日记放在阁楼上忘记搬走,再也找不到了,不然这记录可是宝贵的实录!

 

照片11张是随机拍摄的,其中的内容也是信手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941139.html

上一篇:愿阳光普照小学生雀跃运动场成常态
下一篇:《红楼梦会心录》(增订版)后记

3 赵建民 biofans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