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斯坦福大学“华工与铁路”图片展(一)

已有 3801 次阅读 2016-1-14 15:24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斯坦福大学“华工与铁路”图片展(一)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6114发布

 

 我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一书,20158月底由中国铁道出版社面世。我在书的序中谈到:“在书稿付印之际,我要特别感谢自由摄影师,历史影像研究爱好者李炬先生和我的合作。他2010年在美国搜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照片和资料,为实地寻访做准备。201210月、20139月、20145月、20155月他四次驾车走访华工参与修建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沿途与铁路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协会,寻觅、拍摄、纪录150年前修建铁路的华工足迹,并对寻找到近百处历史照片的拍摄地点,复拍了对比影像。本书集中了他的摄影成果,同时对于书中其它图片也作了不少技术修补工作,提高了图片的品质。

  在《沉默道钉的足迹》一书出版前后,李炬先生应斯坦福大学之邀于201511月中旬在该校举办了“华工于铁路”图片展。图片展中的照片除了选自《沉默道钉的足迹》一书外,还又精选了一些照片,文字上也做了中英对照的说明,以便更加适合美国观众的需要。主办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印制了《华工建造了铁路,铁路帮助建设了美国----“华工于铁路”图片展》的图册。

下面是李炬赠送的图片展的内容。

()26页,(二)26页,(三)22页。

1

 

2

 

3

 

4

 

5

 

6,四巨头照片见《沉默da道钉的足迹》第14页,图A16

 

7,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10-11页,图A11A12

 

8,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41页,图B05143页,图C51C52

 

9

 

10,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13页,图A15

 

11,见《沉默道钉的足迹》图T01

 

12,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44页,图B13;图B14

 

13,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46页,图B23;图B24

 

14,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49页,图B31;图B34

  (近似)

 

15,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47页,图B27;第198页,图D27

 

16

 

17,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49页,图B31

 

18

 

19,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53页,图B44;第52页,图B43

 

 

20,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51页,图B41;图B42

 

 

21,图T04; 图T05

 

22,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130页,图C17;第37页,B-T01;

23,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130页,图C18; 图A-T01

 

 

24,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130页,图C19129页,图C13

 

 

25

 

26,见《沉默道钉的足迹》第51页,图B37

*****************

美国斯坦福大学展出中国摄影师华工与铁路图片

2015111216:07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展出中国摄影师华工与铁路图片

  纪录片《寻找·道钉记忆》在京播映,再现美华工历史,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副主任何亚非出席活动。中新社发张勤

  中新社旧金山1111 (记者刘丹)美国斯坦福大学11日晚举办华工与铁路图片展开幕式。中国摄影师李炬耗时4年,4次重走美国太平洋铁路拍摄的照片,再现150年前华工浴血建造首条跨州铁路,帮助建设美国的历史。

150年前,1万至1.5万名主要来自广东的华工参加了1865年至1869年的太平洋铁路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横跨东西海岸大动脉预定的14年工期提早7年完成,纽约至旧金山的路程从原先的6个月缩短为7天。

  主持修建这一铁路的正是铁路大王、加州前州长利兰·斯坦福。这条铁路就是在他敲下黄金道钉的第一锤后,东西铁路合轨。他也因此积累了巨大财富,创办了斯坦福大学。

  原在北京任职IT工程师的李炬在当天开幕式上表示,他以自驾游的形式游遍了美国东西海岸,南北各州,主要由华工修建的跨州铁路引起他的关注,激发人们对这段被隐没历史的认知和重视的使命感促使他决定重走铁路。

  李炬在美国花费了两年时间收集研究太平洋铁路的照片和史料,从201210月至20155月,他先后4次从盐湖城向西、旧金山向东出发,走遍每一个车站、涵洞和桥梁,并沿途寻找前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官方摄影师阿尔弗雷德·哈特当年所摄的老照片位置,拍照做新旧图片对比,实地感受当年华工修建铁路的艰难困苦。

  李炬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共同撰写了30万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一书,收纳了近700幅图片。

  李炬指着一张今年51日在加州阿尔塔拍摄的照片说,铁路一侧是几乎无法攀登的悬崖峭壁,而华人先贤却在此地开凿出穿越群山的铁路。

  李炬说,当地人得知他来自中国,专门来此拍摄华工足迹,为他提供了许多切实帮助。他们还竖起大拇指,称赞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第一条跨北美大陆铁路的建成,对美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华工的历史性贡献和巨大付出应为历史永远铭记。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任发强致辞说,部分华工留在美国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先行者,他们及其后人在历史各个关头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从事北美铁路华工研究的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少书、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http://news.sina.com.cn/o/2015-11-12/doc-ifxksqku2887852.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950360.html

上一篇:《旅伴》引见成伙伴
下一篇:斯坦福大学“华工与铁路”图片展(二)

2 杨正瓴 蒋大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