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lelab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rplelab What is water?

博文

方法论

已有 3042 次阅读 2013-12-27 13:45 |个人分类:人文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看了柳传志的采访。(另话:微博确实增加了我们向精英学习的机会)。

方法论,就是遇到问题时的方法与思路。

1:极端思维法(极限思维)

就是遇到问题先把最坏的结果和最好的结果都想到,然后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去做。以前对极端思维只思考最不利的,其实极端也要两个极端。最好最坏一起来。

小时候,每次生病都难受,后来也都好了。于是总结出,再大的痛,总会过去。从哪以后,只要哪里病了、或者遇到困难的事,不是害怕、忍受痛苦,而是自己心里暗示,在等待,这个就是最高峰了,马上好了。结果痛苦就会被分散。

2:总量法

这个方法是跟王建林学习的,王建林说大连的房地产都是他开发,也就那么点规模,这就是总量法。企业界叫市场规模。

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思考总量,不要在微小领域里去斤斤计较。而是去开辟更大的市场。

与总量法相类似的,是比例法。就是思考您想要的在总量里的比例。如果一件事,已经处理过90%了,也就别再计较那10%了。同样也是别被浮云遮望眼。

当然总量与比例是不一样的,甚至100%小于0.1%,也需要辩证去看。

  3:生命周期法

   也是历史思维法,看待人、看待行业、看待事物,需要从生命周期去看,分析它所处在哪个周期,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不同阶段的问题是什么,阶段间转换的临界值是什么、或者一叶知秋的那个树叶。

这也是跟王建林学习的,他说房地产行业要进入中年后期,所以他转行了。我自己斗胆预测,水文行业是传统与现代转型,传统水文已经进入晚年了,只是水文享受高干待遇,老气横修的看不出来。5-15年吧。

把我了生命周期,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就知道自己怎么取舍了。

  4:治标法

治标不治本本是被人唾弃的,但有些事必须治标。这是自己亲身经历后总结的,特别是针对事故。

事故发生后,处理事故的人第一要务是治标,把引起围观的,阻断的、耽误的事迅速处理完。然后再去想着治本。

也许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突发事故,头脑发热,很容易去做非治标的事情。第一,排除围观源,没有人围观就能周全办事;第二;恢复如常。

   5:关键点法

关键点、核心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是治本的事情了。

6:一箭三雕法

也许就是战略思维法。做事情,治本,需要从战略角度考虑,做一件事,最好要达到三个目标。达不到也要去想。这个目标有短期的、长期的,超范围的。

思考时,可以从事情、从人、从财务等角度,短期、长期去思考。一定要做到一箭三雕以上。

7:换位思考也算吧,但老感觉不是。

最后要区分方法与目的,以前看书也老是有别把手段当目的,似懂非懂。现在举个例子,我是这么理解的。以前写论文是目的,是为了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现在我突然感觉,写论文是研究的手段,写一篇论文,就把自己的思路缕一下,甚至能发现其他思路和结论。这是最近领悟到的。

所以,方法与目的,即要区分,也不妨混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0654-753390.html

上一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几点认识
下一篇:研究课题需要进行前景论证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