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li de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po Make or Break

博文

第一次酒吧里的“Ignite Talk”经历 精选

已有 10111 次阅读 2014-5-10 11:16 |个人分类:学习心得|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Talk, Ignite

博士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冬天走了,春天终于来了。

昨晚在酒吧里做的5分钟“Ignite Talk”应该是这个学期最有趣又难忘的经历了吧。昨天下午六点,我们八个研究生开始了春季"Science in Pub"最后一次活动了,却是第一次以“Ignite Talk”。"Science in Pub" 是一对已经退休的夫妇(Bob and Cindy)主持的,由学校的老师或者学生每月定期在酒吧Jim's Tap里给本地居民做一个报告,算是跟本地居民交流科学研究。而“Ignite Talk”是一种5分钟长,20个幻灯片每15秒钟自动切换的报告形式。估计这次活动的报告人数和时间都破纪录了,因为平时都是一个人做40分钟左右。爱尔兰风格的Jim's Tap来了至少70个捧场的观众,显得有点儿拥挤,我们八个学生坐在投影仪屏幕的两侧。在开始之前,Cindy还专门给我们照了合影。当Bob介绍完本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致完欢迎辞后,“Ignite Talk”就开始"点燃"了。其他同学在前面讲的时候,心里开始有点儿紧张起来,主要担心观众会听不懂自己的发音。自己是最后一个,主题是群众如何在互联网上帮助协助绘制自然灾害地图。这次算是人生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以外国人的身份用英语给别人做报告(或者算不算报告),注定了是难忘的,关键的是系里的老师都在,还坐在最前面。自己心里默默地过了一遍要讲的20个幻灯片,生怕自己搞砸了。5分钟过得是真快,最后轮到自己上场的时候,心里真是有些紧张起来了。一声“Ready? Go”, 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报告了。刚刚开始的几张幻灯片,自己明显感觉出声音有些发抖,再过了几张后,慢慢放松下来了。此刻的五分钟过得就像一分钟一样快。接着听到的是热烈的掌声,第一次“Ignite Talk”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我们八个学生站成一排,等待大家提问,观众真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和评论。其实我们几个学生都有点儿害怕被问问题,所以都想先做报告,这样大家就不记得自己的内容了,所以就不用回答太多问题。我是最后一个,其实我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好在大家都被提到了问题。其实,我们这次的报告涵盖话题很多,包括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里的蝴蝶效应,遥感红外波段看北京上海雾霾,非洲植被特征,人体免疫系统,农作物虫害。结束之后,同学们一起去吧台要了杯啤酒,把酒杯碰到一起,大家都轻松了。在我们边喝边聊天的时候,很多听众过来主动握手聊天,有那么小点儿激动的感觉,真的,第一次有这种特别的感觉。


今天早上,收到老师用手机拍的一张照片,看着自己当时的造型,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次的Ignite Talk算是这个学期的Seminar考核,两个老师都很满意。当然,这背后有我们多次的修改换幻灯片和无数次限时练习的辛苦。老师给我们的鼓励和建议也十分的重要。系里要求博士生至少参加三个学期的Seminar, 虽然只有一个学分却是必修课,来美国的第三天就匆匆参加了。当大家讨论出这个学期的考核方式是做一个五分钟的短报告,心里还是很紧张的。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Ignite Talk",之前就只看过大名鼎鼎的TED Talk。其实,这边的三十多个城市都有定期专场做这种报告,包括西雅图,华盛顿等。于是赶紧Google一下,原来还有个Ignite Talk的官网。看了几个视频后,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信心。首先语言问题就是最大的挑战了,更别提幻灯片还自动播放,还得讲自己的研究内容。最关键的是老师建议我们几个学生自己再各自招募几个学生,最后组织成一次"Science in Pub"活动,心里真是着实惊了很久。这个学期的Seminar, 老师们从外校请来了很多老师过来做报告,我们几个学生在老师们做报告的同时,我们会评价他们做报告的效果,比如有没有交代背景,方法清不清楚,整个报告逻辑是否清楚等。而后,还会跟老师们一起出去酒吧里聊聊天。

周一下午,我们几个学生其实在系里先在老师面前过了一遍,两个老师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接下来的两天,有了时间了就练, 还用手机录音,结果发现自己的发音还是有点糟糕,担心观众听不懂。好在观众还能从幻灯片里看出个大概,哈哈。最后的结果证明比自己想的要好很多!

真是一次很难得经历,尽管为此担了很多心,还是蛮好玩的。来到这边以后,去过好几次酒吧了,不过都是跟系里请来做讲座的老师一起去聊聊天或者跟同学一起去参加“Science in Pub”活动。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去过酒吧,更没有在酒吧里听过这种特别的报告。在北京六年多,也曾跟朋友一起多次在什刹海游玩路过酒吧,那里的酒吧里弥漫着各种小资的味道。可能是文化的差异吧,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在酒吧里像老百姓讲科学的氛围。这里的老百姓也很关心科学,另外,每次报告期间,还有一个为小学生办科学系列教育捐赠的活动。不定几年后,自己博士毕业的时候还能给他们做一次报告。

以此纪念这次难忘的经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7149-793026.html

上一篇:遥感图像请小心用——记“Amazon Forest Greenness ”争议

24 周健 曹聪 刘洋 蒋大和 曹建军 刘玉仙 余超 徐大彬 余国志 郭向云 任胜利 钟君 唐凌峰 于谨磊 王春艳 付国珍 何士刚 庄世宇 杨玉玲 张士伟 廖晓琳 zzjtcm biofans liangz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