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科学与公众

已有 2251 次阅读 2013-7-10 21: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与公众的问题,或者说怎么弥合科学与公众之间的鸿沟,一直以来都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议题。不同的学者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是往往这些措施都是从科学或者科学传播的视角出发的,很少有从公众的角度(public-based)来提出相应的策略的。

科学和公众之间存在着鸿沟已经成为科学传播者和科学传播实践预先接受的一个事实,换句话说,科学传播把这种鸿沟当做一个既成的前提条件。但是是否一开始科学和公众之间就存在着鸿沟呢?如果不是,那么又是什么促使科学从公众中剥离出来?

今天继续和到我所做访问学者的自加拿大的Bernard教授探讨《Science in Public》一书的第二章内容,有关该书的一些学习笔记,也形成了两篇博文,今后应该还继续有更多的博文贴出来。

在讨论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科学从公众中分离出来?因为一开始,科学是融合在社会和公众之中的。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至少有几个原因应该引起注意。

首先,就是科学成为一门职业,以及科学这个学科的建立促使科学开始独立于大众。起初,科学受到宗教的桎梏,没有自己独立的位置,同时科学也和大众文化以及大众生活“纠缠不清”。很多人可能是因为爱好而在家里开展科学实验,但是随着正规实验室的设立,相关科学组织的出现,科学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轨道,因而也就和公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进而科学上的一些术语,专业名词等等更使得公众“避而远之”,因为科学家们所谈论的内容已经远远不是普通公众所能驾驭的了。

第二,可能还有战争的因素。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科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作为国家行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每个公民的事情,但是某些为政府或者军方工作的科学家可能会在某些重大科技问题上保持沉默,当然这是指战争期间,因而也使得某些科学难以和公众拉近距离。这种保密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的自律性,公众也就没有渠道了解相关的科学和技术。

第三,如果从公众的角度来看的话,公众的需求也许是促使科学和公众分离的一个原因。因为科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公众来说,他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不必要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他们关心的知识与自身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即那些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改善自身地位,强化自身工作技巧和能力的科学知识,这也许就是公民科学的应有之意。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掌握所有的知识存在着难度,甚至科学家也只能在本领域内成为翘楚,因而必要的科学知识,方法等才是他们急需的。

也正是因为科学和公众之间存在着鸿沟,科学传播才成为一种必要且必然。科学传播的一个使命就是向广大公众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方法等,其最终目标应该是公众参与科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是回归科学的原初状态,即科学和大众的融合。当然学科的细化和分化使得实现原初状态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而科学传播也在艰难前行。当然除了科学传播之外,很多努力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STS。STS正是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才力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融合,而在这方面,社会应该是公众的一个近义词。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707017.html

上一篇:science in public 第二章读书笔记
下一篇:【译】科学传播再思考(2)

1 李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