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大数据摘抄3

已有 3380 次阅读 2012-6-28 06:45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大数据, 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将改变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城市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到城市中每个产业的生产方式,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智慧化”或“智能化”。要“拨云散物”见“数据”,更要确立今后“腾云驾物”用“数据”的目标,“直取核心”。

 

如何科学理解、准确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实质?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活”,属于“信息技术范畴”——这只说了半句话。后半句是:智慧城市的“智慧”主要出自对大数据的处理,这才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

 

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大数据研发倡议的同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国防部、能源部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承诺,将新提供超过2亿美元,用于大大改善“从海量数据信息中获取知识所必需的工具和技能”,并透露了多项正在进行中的联邦政府计划。或许可以说,美国人已经从国家战略高度在认识大数据并开始行动,而着力点不仅在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更期待研发出大数据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以此加强创新竞争力。

 

针对美国有关大数据研究的计划,李国杰说,这项大数据计划最为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非数据科学,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对我国而言,大数据工程的技术挑战也应当得到重视。几百年来,科学研究一直在做“从薄到厚”的事情,把“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李国杰认为,现在要做的则是“从厚到薄”,要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许多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价值的,未来,我们的任务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而是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

 

许多学者认为,计算机科学是关于算法的科学,数据科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有些学者试图将“数据”当成一个“自然体”来研究,即“数据界”。然而,在李国杰看来,脱离各个领域的“物理世界”,作为客观事物间接存在形式的“数据界”的共性问题还不清楚。他认为,不同于数据挖掘和统计学,从事大数据研究的学者应当更重视统计分布背后的知识和规律。“大数据”的复杂性主要来自个体之间的联系。“数据背后是网络,网络背后是人,研究网络数据实际上是研究人组成的社会网络。”李国杰指出,“‘网络数据科学’应是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的一门科学,其重点是研究数据背后的社会网络。”因此,大数据已成为联系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的纽带,需要构建融合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统一的信息系统。李国杰呼吁,大数据研究正在形成热潮,学术界需保持清醒。“首先要明确大数据研究最有价值的应用领域,理清楚数据科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只有明确了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网络数据科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他说。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586572.html

上一篇:大数据摘抄2
下一篇:SCI外一则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