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岸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offreyLiu Wandering@Oxford

博文

(负笈牛津系列)The way of thinking 精选

已有 7026 次阅读 2010-4-15 11:31 |个人分类:负笈牛津|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留学, 牛津

We are teaching the way of thinking.”(我们传授的是思维方式)。这是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出版专业留学时系主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世界著名的出版教育重镇,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不仅仅是学科排名和遍布各国际出版集团的校友,还包括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授课形式上,外国的研究生教育以讨论为主,比较像MBA的授课方式。一次课时为3小时,前一个半小时为教师讲授,剩下的一个半小时为学生分组讨论,内容可以根据上半课时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是老师在学期之初就布置好一个项目,每周按进度逐步完成。

 国外的教育理念认为,单纯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看不到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主要负责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小组讨论的引导,以及疑难解答。例如,在讲授各个国际出版集团的全球市场拓展策略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由专门渠道获得的公司财报表,并推荐了3篇行业评论,其他有关的公司情况则让同学们自己去图书馆、上网查找,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公司的市场策略做出分析、比较和评论。再由大家集体讨论其策略的优缺点、缘由和效果。这样的学习环节,让大家对世界范围内的出版集团发展态势有所了解,也为自己将来开发、拓展海外图书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除了得到学术思维上的培养,中国学生还学到了如何培养团队协助精神。在国内,几乎所有的课程成绩都是以笔试和论文为主,个人就可独立完成。在英国,一门学科的成绩往往由3部分组成:30-40%来自个人笔试成绩,50-60%来自于小组成绩,10%为出勤考核。全班同学被分为7-8个小组,每组被要求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如提交一份商业策划案,或者策划一本畅销书。从最开始的信息采集、小组讨论、具体执行到文案写作、样书、海报打印,整个完成过程可能需要一个学期。期末时,老师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小组分。小组中表现上佳的组员可以得到10%的附加分;对于消极参与的同学,待其他组员商议之后,会扣除相应分数。

 第一次在英国课堂上参加小组讨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首先对当月的图书排行榜展开讨论,然后是展开“头脑风暴”,什么样的选题可能畅销。组内的8个成员来自6个不同国家,英国人语速太快,美国人口音太重,最让中国学生头疼的是把tele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说成 deliphone nanba的印度英语——这种在中国人看来如火星语般的口音,在所有英语国家教师和学生听起来却没有任何障碍,而中国学生说的最简单的陈述句,却让大家pardon(对不起,没听清楚)不断,让人从此不敢夸口自己雅思成绩有多棒。

除了语言障碍,不同的思维模式、文化背景也会给留学生带来困扰。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让大家两三个人一组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书。和我同组的一位韩国女生、一位非洲女生都喜欢读小说,我喜欢的是旅游书《Lonely Planet· China》,对我而言这是一本旅游宝典,同时也可以了解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的风土人情,从中感悟中西方文化差异。想着“会叫的鸟儿有虫吃”,我迫不及待地想代表本组发言。老师也看到我按捺不住的样子:“看来Geoffrey有很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那就请你说吧!”

 我赶紧站起来介绍两位女生喜欢的图书,然后用了一个转折句:“女生们喜欢言情小说,反映出她们的浪漫与感性;相比之下,男生的阅读习惯显得更理性……”

 正打算继续说下去,教授扬扬眉毛问:“rational (理性)?

 yes,”我洋洋得意地又重复了一次:“rational!”

 “喔——”下面有同学轻轻地发出声音,转头看看,大家似笑非笑的表情很奇怪,还有人在轻微摇头。突然意识到,这样的言论有将女士视为不具备理性思维之嫌,。从此遇到有关“女人是弱势”的观点,或有关种族和国籍的负面评价,我都会让自己的大脑和嘴巴立刻shut up(停止,闭严)。

接下来的每一次讨论,从听不懂发言到一知半解,最终可以言简意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一页资料花半小时查英文生词,到基本理解大意,一目十行获取有效信息;从开始无法接受小组其他成员对自己挑毛病,甚至狭隘地把简单的问题争论归为歧视中国人,到学会有效沟通,积极参与讨论,懂得鼓励其他组员和自己一起完成既定目标,到最后外国美眉主动走过来对我说:“Geoffrey, 这个部分的问题我想先和你聊聊,我知道你总是很有主意,而且和你讨论特开心。” 团队分工、协助,会产生更多创意,得到更多支持帮助,一个人单打独斗怎能比?。

(来源:《求学•考研》杂志本人专栏)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4508-312248.html


下一篇:(负笈牛津系列)Shining English, shining life

14 王进 黎在珣 陈儒军 曹聪 唐小卿 杨正瓴 盖鑫磊 侯成亚 吕新华 鲍海飞 李泳 左正伟 yinglu zeng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