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冬 (Foster Fe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sterfei2 主要研究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博文

理论性采样(3)及其它

已有 2288 次阅读 2022-10-12 18: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某同事(ref.)转发给我的几个疑问:

(1)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生成研究对象潜在的行为模式理论。费老师说,扎根理论不应该是研究者预设的问题,而应该从感兴趣的点出发,聚焦于研究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持续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为模式。

①如果某论文表述为“通过前期研究和文献发现患者的某行为,为了形成患者某行为的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是否就不属于扎根理论了(没有从感兴趣的点出发,直接提出了研究者的研究问题);←

②如果某论文从感兴趣的点出发,多次访谈研究对象,并多次设置和修改访谈提纲,缩小研究范围,最后聚焦于“研究对象某个过程”,为了探讨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采用扎根理论?但是并没有表述“行为模式”这个词语,只是聚焦于这个过程,是否属于扎根理论呢?

(2)重要多次设置和修订访谈提纲吗?还是不可以提前设置访谈提纲?随便访谈?

(3)费老师提到只能进行理论采样。

但是有老师上课讲理论抽样前要进行目的抽样、差异性抽样。与费老师的观点不一致,这样怎么理解呢?

我理解的是;首先随机访谈,后进行开放性编码,当有了一定的范畴后再进行理论抽样。这样是否正确呢?

答:

在答疑之前,我想再次强调的是,(1)扎根理论是一个综合的(general)方法论,而不是一个定性研究方法(Glaser & Strauss, 1967; Glaser, 1978)。(2)有关为什么所谓其它版本的扎根理论不是扎根理论,参考以往的讨论记录。之所以我们在中英文材料里看到各种乱象,是因为没有把扎根理论当作一个单独的方法论来运用,并把其它方法里的做法/术语等掺入到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里。

研究者采用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时,从研究一开始、唯一的采样方式就是理论性采样(Glaser & Strauss, 1967; Glaser, 1978),选择性/目的性/差异性/便利性/滚雪球/随机等采样方式/术语统统不是扎根理论的采样方式(Glaser & Strauss, 1967; Glaser, 1978)(参考:费小冬,2008;陈尹,2022,等论文里与理论性采样有关的讨论)。我想大家好奇的是,在某项扎根理论研究一开始的采样是如何进行的。Glaser & Strauss(1967)的解释是,“[t]he initial decisions for theoretical collection of data are based only on a general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on a general subject or problem area…The initial decisions are not based on a preconceiv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p.45) 譬如,王颖(2022)在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的初期,她只需要知道,她感兴趣的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这一群体,患者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等方面。至于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不断持续地解决/处理这一主要问题的,王颖(2022)在研究一开始不知道。

用访谈这一方式进行材料收集的时候,不需要访谈提纲。一开始的访谈应该是完全开放式的:“[t]he analyst can in most cases enter the field with complete openness. He can go anywhere and talk and listen to anyone and read anything with virtually no problem in mind and little training in a perspective, provided he is capable of conceptualization.” (Glaser, 1978, p.44)我记得之前格拉泽(ref.)举了一个完全开放式的例子(“how are you?”)开始聊/访谈。

在扎根理论中,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是研究对象关心的问题,而不是研究者事先提出的“研究问题”(Glaser & Strauss, 1967; Glaser, 1978)。

上述疑问里提到的过程/行为模式:研究对象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处理之基本社会过程(Glaser, 1978, p.45),也可以把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处理之基本社会过程看作为行为模式(a pattern of behaviour)(p.93)。***在解释这一点上要特别谨慎,参考不久前提到的、查美斯等人的质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901-1359145.html

上一篇:有关冯园(2021)的研究之问与答 (3)
下一篇:理论性编码(1)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