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谈谈科技评价中科研课题的几个误区

已有 4859 次阅读 2011-8-20 22:24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误区, 科研课题

课题经费的支持对于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拿课题,轻视结题

这个就不要展开了。怎么判断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呢?拿结题成果重新评审一次,回溯当年是否值得立项?意义有多大?属于什么级别的课题?

第二,对课题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真正的科研产出

课题充其量是个中间成果,甚至根本与成果无关,它仅仅是科研条件的一种说明。课题完成后,真正的科研产出是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等等。

但是,当今的科技评价,无论是职称,还是大学排名,还是学科评价,科研课题都被提高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尤其是国家级课题。不是说不重视课题指标,而是要客观对待。

这样,实际在进行科技评价时,某种程度上会出现重复计算。比如,课题是一项指标,论文是另一项指标,但论文实际上是课题的成果。

第三,课题级别的评价体系本质上存在严重缺陷

中国的科研课题,本着谁出钱,谁立项的原则。国家自科、国家社科自然是国家级课题,省级科技厅资助的自然是省级课题,企业资助的当然是横向课题。几乎所有的评价体系,都认为国家课题一定优于部省级课题。其实,大部分也许是这样,但具体到某个课题,某个学科,情况会大有不同,不见得省级课题就弱于国家级课题。至于人文社科研究,国家与省级课题水平高低的区分度就更小了。

第四,不一定没有课题就出不了一流成果

这个科学网上已经有很多讨论,不展开了。

 

我倒认为,在科技评价中,要更重视最终成果,当然也不是说不重视课题指标。科技评价一是宏观评价,二是微观评价。宏观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科、大学、科研院所等,要适当降低课题的权重。微观评价主要评价科技人员,比如职称。尤其在微观评价中,我的感觉对课题的重视程度要降低,至少不能作为评选教授的硬性指标吧。

欢迎科学网博主们讨论。

 

                                       2011.8.20 俞立平 于宁波


论文与评价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34-477744.html

上一篇: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
下一篇:究竟应不应该为人民服务?

5 武夷山 赵星 施玉梅 何学锋 张厚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