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年年有“鱼”的故事

已有 3254 次阅读 2013-7-8 23:08 |个人分类:生活其他|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故事, 年年有鱼

从记事的时候开始,父母便嘱咐我们,如果到亲戚朋友家做客,如果有鱼,小孩子是不能先动筷子的,后来慢慢发现,即使在自己家里,春节时来客人小孩子也不能先动筷子,所以一盘鱼经常是招待了舅舅,又招待姑姑,往往等到很长时间以后才被吃掉。

慢慢大了,才知道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穷,小时候,全家6人一年买肉不会超过20斤,至于鱼,永远不会超过10斤,而且从来不买,是生产队在门河里养鱼,到春节前拉网捕鱼一次,根据家庭人口分。因为穷,所以鱼变成招待客人的名贵菜肴,有一盘子端上来,表明主人的待客之道。至于亲戚,也能理解主人的难处,也不会对鱼动筷子。鱼成为一种道具,成为一种亲情的体现,更是一种无声的诉说。

如果谁家的孩子不懂事,来了客人小孩子是禁止上桌子吃饭的,一般是在厨房的小桌子上将就吃一点,当然菜的品种和数量比大桌子要差一些。我是比较听话的,所以在家是可以上桌子吃饭的。到亲戚家如果小孩多了的话,一般小孩单独一桌,道理其实很简单,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时代,小孩子个个都很能吃,本来菜就不多,如果让小孩子上桌的话大人没东西可吃了,主人会很没有面子的。

年年有“鱼”的故事并不是特例,小时候几乎家家如此,直到1981年土地承包以后才慢慢好转,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上初二开始,我可以吃饱白米饭了,之前吃饱米饭要等到春节。现在根本难以下咽的小米,当时即使没有菜,吃起来就那么香!平时有没有饭吃呢?也有,不过要等家里有亲戚来才有,而且饭里面混有两种东西,要么是红薯切成碎片晒干了煮饭,要么是胡萝卜切碎了煮饭,白米只有不到20%的比重吧。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大榭去玩,碰到朋友聊起过去的日子,发现年年有“鱼”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宁波作为海产品的重要产地,也会有这种现象。我听舟山的一个同事讲过,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吃小鱼干,我开玩笑说我羡慕死你了。可见,年年有“鱼”已经跨越了地域,是很多地方那个时期的共有现象。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吃肉吃米饭管饱,现在这个梦想早已实现,我想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吧!


                           2013.7.8 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34-706462.html

上一篇:一本书的诞生
下一篇: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绩效的地区差距研究

4 张洁 武夷山 罗会仟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