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豆瓣书评: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

已有 4374 次阅读 2012-10-29 13:01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数学绘本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03771/
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 
王永晖

 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 小巫的书中,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做很好的回答。只是照搬了华德福数学教学的哲学化倾向,这种倾向对于孩子学习数学,倒底有多大帮助,其实是很可怀疑的。 
   
  甚至会无意中带来害处。比如“一元骑士的重大发现”这个故事里,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孩子,你认为哪个是最大的数字”,结果故事里一下子就把数学思想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给露底了"1000? 但是比1000大的还有1001"。 
   
  数学问题,是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出来的,这么好的一个问题,一下子就在10分钟的故事里把答案交给孩子,其实是把好的教学资源给白白浪费了。 
   
  我儿子自从提到这个问题,到现在每隔几个月跟他重新提醒,每次都会有思想上的一些进步,但是距离最终的解答,将近一年过去了,仍是有段距离的。 
   
  让孩子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小巫书中的几个数学故事,恰恰欠缺的是这种因素。 
   
  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确实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使用了数学故事,但是没有那么多花样,因为很多故事牵扯到数学计算,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的在故事中设置成问题,让孩子思考,思考对了,故事才能接着往下讲。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看出来,这些数学故事中的计算,对于孩子来讲,应该是新的、尚未学到或者尚未巩固的,否则对孩子形不成挑战,也就没多大意思,另外,这些数学计算,通过故事的讲述,也就能够把抽象的数学形式,变成孩子喜闻乐见,并且有血有肉的材料。 
   
  对于华德福教学,把数字哲学化甚至神秘化的倾向,我不持赞成态度。其实有些东西可以讲的很通俗简易,那些数字跟图形的连接,也是如此,就叫数形结合好了,没什么神秘的,甚至数形结合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 
   
  比如,3可以对应3个点,但空间中三个点的位置方法,并不相同,所以同一个数字3,可以对应的图形却不止一个,孩子能知道这个就行了。 
   
  华德福,将加减乘除,跟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进行对应,这是应该值得思考,并尝试以此基础来构思编写故事的方法,可惜书中的故事还是太浅,也缺少上述“问题挑战”的精神。 

       总结此书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赞成家长给孩子买数学绘本,没什么用白花那个钱,除非那个绘本是由数学家写给家长的,告诉家长怎么样在平时来教孩子。我已经推辞了好几个数学绘本的评议邀请,因为不能砸人家买卖啊,但做为道理,这里可以说一说。

      德国出的“逻辑狗”,不是数学故事的形式,不算是绘本,我已经给孩子买了很久,但一直没用,准备等孩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再在我们的家长联合教育工作坊试试。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43-627257.html

上一篇:点评: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 林爻 《 中国青年报 》
下一篇:2012-11-11: Mary, How to Be an Excellent Teacher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