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奖励的办法:案例讨论

已有 2750 次阅读 2013-7-21 06:48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奖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e69h.html

奖励的办法:案例讨论
王永晖

我们工作坊这学期的美籍外教很不错,他在课堂上采用了奖励Sticker小贴画的方法,我当时想着没关系,让他玩玩就好,所以也就没多说,没反对。

没想到的是,因为我这学期在中科院有讨论班,还是主持人之一,不能不去,小教室就关注的比较少。孩子们太喜欢得贴画了,我夫人不经意之间,给他们进一步提供了个道具,贴画本和功禄薄,让他们把得到的贴画收藏起来,结果,这股风气愈演愈烈,蔓延到我们的所有课程,昨天上完武术课,孩子们都向魏老师要贴画奖励数额,然后自己再从贴画本上去选。

奖励的原则,请参看我们的文档  “8.3.1 如何进行物质奖励 阅读”  跟贴画一样,本质上都是数目字的奖励,必然有多有少,形成孩子们的攀比心理,不一定好,这也是我们要慎用的原因。

工作坊把贴画奖励方法,蔓延到所有课程上,肯定是有不妥当的地方,倒底哪里不妥当,我一时心理也不清晰,所以没有当机立断,孩子们对贴画奖励,爱得不得了。

奖励小贴画,很容易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变成威胁孩子的一种手段,怪不得公立学校的老师爱采用类似做法,如小红花。

这可是我们的美籍外教所始料未及的,中国成年人中,能够发自内心地不去威胁孩子的人,还是少。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呗,别搞小聪明去威胁,我们要走正道。

既然已经实行了,就很难叫停,打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更不佳。

我下学期的数学课,孩子们猜测,是不会用贴画奖励的。芬兰法律规定,小学阶段不准有分数性评估,是有道理的,孩子们只有在小时候学会团结,才能长大后迎面竞争,所以我更倾向于这种做法。

不过,我为了维护政策的持续性,跟孩子们说,你们猜错了,我也会奖励贴画,其实,我准备偷换做法,或者说,做了个套子,把这个方法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我们做教育,一定要想着,凡事皆有范围,我们不用去否定一件东西,关键是给它找到适用的范围。

我的做法将会是,给孩子们提供B5活页本,上面他们自己写题,一道题写会了,则贴上一个小贴画,还可以画花边-形线画。其他情况下,不奖励。

我然后想到其他课程,比如说武术课,孩子们要贴画呢,我们也可以把它跟教育记录的思想相联系,总之,体现我的“用教育记录来代替教育评估”的想法。

武术课,孩子们其实也可以记录,画张画,把某个武术动作画出来,当然还可以配词配句配诗,我们就把小贴画贴在这张纸上。恐怕,这会比单纯的贴画本要好。

其他课也是类似,比如英语和音乐课,五线谱可以记,英语可以记,记下了,再奖励贴画,这样我们就给奖励小贴画,设定了一个范围,既不是叫停,也不是纵容。

教育应该注重细节,我们设计的这个细节,也体现了我们一贯的教育思想,将几个环联在了一起。

另外,语文课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由毛头爸爸主持,很多书他小时候都看过,这么多年还一直反刍,所以讲课对他来说很轻松,虽然他本来是个公司老板,没做过任何教师工作。

毛头爸爸这学期采用了一个办法,孩子们复述故事环节增加了一个互相评分,有点类似电视上的赛制,结果孩子们给分不是很公正,有的就给得特别低,关系好的又一味给得特别高。

所以,有几位妈妈建议不要采用这个方法。我觉得,其实不必打击毛头爸爸的积极性,还是一句话,允许尝试,但要注意范围,别扩大化到所有课程上,此其一。

再者,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看大方向,毛头爸爸的大方向其实是对的,即,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握“评估”能力,学会评估,真的有益人生。

孩子们还小,出现不适当的评分很正常,但是大方向是对的,那么我们猜想,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评估,会不会更加合理,我们追求的是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能让孩子们达到更加公正更加睿智的效果,岂不当为。

那,我们怎么保证这个动态的过程朝向合理呢,主要就靠老师的智慧了,这也是我们办工作坊的初衷,可以将教师的水平,置于我们家长们的掌控之下。

所以,我们要相信毛头爸爸的智慧水平,他肯定会找到更细致的做法,以更加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更加体现复合型课程的教学预设。

总结:小红花制度,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确实具有无穷的诱惑力,但可能具有的危害是:

1. 成年人利用它作为一种威胁的手腕,该批评就批评,不应该耍此小聪明,孩子们长大后,也成为只会耍小聪明的人。

2. 本质上等同于分数级别,形成孩子的差异化,形成攀比心理,芬兰教育改革的理念认为,孩子们在幼小时形成的团结精神,反而有助于他们成年后面对竞争。

因此,我们要设置小红花制度的范围条件,以抵消其副作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43-709905.html

上一篇:工作坊一年总结:家长要学习篇
下一篇:资料备存:群租房vs大学生宿舍

3 蒋迅 李宇斌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