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混龄班的好处:班内跳级

已有 4665 次阅读 2014-3-27 09:31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混龄班, 混龄教育

混龄班的好处:班内跳级


王永晖


我把混龄教育作为自己研究教育改革的三大思考方向,针对3岁--10岁的幼小教育。


现在有些著名中学,尝试实行走班制,不再有传统的班级概念和班级教室,教室的使用就像大学一样了。


其实,混龄班的好处,就是一种变相的走班制,变相的班内跳级,这种走班和跳级更为灵活实现。相对来说,好处更大,因为同学们还是保持了一个班集体的归属感,班里面又能有兄弟姐妹之谊。


日本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在关心新教育的人群中非常有名,那个学校,也就50来个学生,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混龄班。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单位,细胞。


混龄班这种形式,可实现的教育目标很多,从而让教育具有更大的丰富性,但任何事都是要有成本的,混龄班以前是出现在偏远地区,老师不够的情况下,但真正要做好混龄班教育,成本不小。


首先是教室结构,为了让孩子们分组/分学段进行学习,互相不致于干扰,教室应该比较大,应该附有数个小隔间,如果是中学教育,6个学段则至少要有6个隔间,相当于有6个独立教室,教室的公共区域相当于是第7个独立教室。


所以上课时也相当于是“走班”,但不用走得那么远,到小隔间就行,整个教室大环境稳定,让孩子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也适合孩子们布置教室,相比于“走班”制,显然更高级,成本自然也会更高。


至于师资的使用上,就我了解,北京的很多中学,整个学校的师生比其实已经达到了1:12,但是为什么真正上课的时候,一个班还是40人呢?那些走班制的学校,真正上课的时候,就能做到课堂上最多24人,但是即使如此,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 一个老师必须教几个班,不同班级加在一起,也有72人,还是明显偏多。


其原因是,虽然中学的师生比已经达到1:12,但是现在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分科太多,每一科的老师都要分出来,结果真正的课堂上的师生比,就无法理想了。


教育需要花去成本,师资如何善加利用,中小学教育,现在的教师素质越来越高,数学科的老师们,其实完全可以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这些理工科内容,反之亦然,将这些科目合并为数学与科学类。


这样的合并,对教学也有益,学问贵在联系,这也是孙维刚归纳的教学法精髓,当然也早被其他学者们所重视,但体现在教育上落实在教育上还远远不够。


人类的科学思想就两大类,一类做实验,一类推理,数学与科学课程,难道不能统一为一个大类课程么,不能由一个老师担纲,去统一地体现这两大科学思想么。


这样在教学成本上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师生比,原来是学生总数被数学老师数目所分形成课堂班级人数,现在使用走班制或者混龄班教育方式,学生总数被数学科学类老师总数目所分。


然后使用“分级教学思想下的一种中小学数学教材实现方案(胚胎版) ”,走班制是每学期可跳级,而混龄班则可以保有学生们的班集体感觉,同时使得跳级(和留级)更为光滑化(自然)。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43-779576.html

上一篇:分级教学思想下的一种中小学数学教材实现方案(胚胎版)
下一篇: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的极大缺陷 :破解篇

2 袁贤讯 蒋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