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小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亚俊

博文

用听觉进行信号识别的三个小故事

已有 5358 次阅读 2010-3-28 01:05 |个人分类:科研与教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19世纪20年代荷兰电机工程师Van De Bohr在研究真空管电路是发现了混沌效应。现在的物理学系学生一定会用示波器观察振子的行为。Van De Bohr那时没有示波器。他只能头上戴着耳机聆听振荡电路发出的声音。当他给予电路不同大小的电流时,他发现了电路噪声随频率而跳跃,仿佛爬台阶。离开一个频率又进入第二个频率。Van De Bohr发现了奇怪的事情。声音由规则变为不规则,这是他所不能解释的。他写信给nature说:“当由一个频率跃向较低的另一个频率时,在电话听筒里常可听到一种不规则的噪声。”对于试图制造真空管的人来说,锁频十分重要。但对于企图了解复杂性本质的人来说,周期性的声音变成了“不规则的噪声”,这是由于高频振动与低频振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卡尼承德.托尔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把酒精装在一个密闭的枪管里,由于看不到枪管中发生的现象,他就设法利用听觉来帮助自己。他将一个石英球随酒精一起封进枪管里,利用石英球在液体中滚动和在气体中滚动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来辨别枪管内的酒精是液态还是气态。他发现在在足够高的温度时,酒精完全变成了气态。
1842525,在布拉格举行的皇家波希米亚学会科学分会会议上,多普勒提交了一篇题为“Ueber das farbige Licht der Doppelsterne und einiger an-derer Gestirne des Himmels( 论天体中双星和其他一些星体的彩色光)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后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称这一原理为多普勒原理对多普勒效应最早的实验验证是在荷兰进行的1845年当时的荷兰皇家气象学院院长布依斯·巴洛特(Buys Ballot)在乌得勒支铁路上进行了实验,让机车牵引一节平板车厢,上边坐上一队小号手奏乐,当机车快速驶来驶去时,由一些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自己的耳朵判断音调的变化,然后音乐家与号手对调位置,重新实验实验进行了两天,观测到了管乐器音调的明显变化,验证了应用于声学时多普勒原理的正确性不难想象,当时的火车速度远不及今天快,因而验证的效果不会特别显著!
看来还是要有想法,然后再去找方法呀!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62-306734.html

上一篇:开尔文勋爵的小故事
下一篇:湍流发现史的一点启示

2 曹聪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