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比较动物的启示·之一

已有 5154 次阅读 2010-1-7 13:08 |个人分类:野兽公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大夫告诉我,小子!你给我记住喽:药材,要用道地的,比如说山药,一定要用怀庆府(河南焦作一带)的“怀山”;大黄,一定要用蜀地的“川锦纹”,而艾蒿,非得用湖北蕲春出的不可!别处儿产的同种药材,长得再像,作用也有所区别,很少有超过道地药材质量的时候。后来,药房里果然进了一批蕲艾,跟抽屉里的货底子一比,您猜怎么着,果然差的不是一点儿、两点儿,叶子背后的绒毛特别厚,点着了特别的辛香走窜!这是不是与“橘枳之变”有些相像呀?江南的橘子迁到江北就变得又苦又小的缘故是一样的呀。注意,我这里没说橘子变成了枳,枳是橘子的亲戚——芸香科的另一种植物,但它的果子的确像没长成形的橘子,并且味道又酸又苦。这真是一方的水土气候,养一方的物产呀。

    后来,游历了不少城市的动物园,发现这个道理在动物身上感情也行得通呀。

    在北方的动物园,看到热带的大象,呀,真大!可怎么有点儿不精神呀?

    到了热带的动物园,一看那里的大象,哇塞,神象! 

在寒温带地区饲养的亚洲象有小半年要生长在室内,所获得的阳光、空气和水都比较有限,食料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干草,这种半年生,半年忍的活法儿只能让它长成一个“象模样”,而长不成一只真正的大象。 

热带地区的就不同了,它们全年都能获得充足的“生命元素”,吃的是新鲜的水果和草,因此能够相对容易地长成一只形神兼备的庞然大物。

  值得探讨的是,这道理用在人身上,好像就不太适用了,同样的移民城市,哪儿的人都有活得好的,都有活得赖的,有的来了膘肥体壮,有的原先“土著”却没落颓败了,我想了想,这大概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以及我们的城市脱离开水土气候太久太久的原因吧。(段煦 文/摄 博物地理 www.bowudili.cn




博物之旅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8-285013.html

上一篇:活的节能小飞机·观鸟心情日记2
下一篇:大自然词典之一·作鸟兽散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