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科学迷信(4)打吊针 精选

已有 20920 次阅读 2013-10-14 13:13 |个人分类:健康之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感冒, 平衡, 静脉输液, 吊针, 水电解质

寻正

【按:本文发表在《科学画报》2013年十月版,发表时有删节。】

〖系列导言〗:

信息时代中人们不难发现有关医疗保健的各种建议,自封的专家亦爱成天向人兜售健康秘诀,其中最具欺骗性的建议往往带着科学的名义,而事实上其背后可能既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也没有科学实验的验证,往往只是热衷执着于科学概念之一面而不可自拔的想当然。

科学的想当然往往源于西方,但中国本土的提倡者也会推波助澜,有时还会增加传统观念的阐述,以加强此类迷信的说服力。

补锅匠的吊针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几乎不可或缺,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都因之得到挽救。然而,在中国的科学迷信中,也唯有静脉输液危害最大,在中国的医院与诊所中最为滥用。约10年前,中国就已经占全球静脉输液量的30%,中国病人的平均输液量是其它国家的2-3倍。在我为朋友亲戚提供的医学建议中,最多的就是取消不必要的静脉输液,但大多不能成功,因为患者及家属给医生一恐吓,就老老实实地进医院输液去了。中国可能是唯一的普遍滥用静脉输液的国家。

静脉输液,俗话叫打吊针,迷信者两大主要的信条是,一、打吊针本身具有治疗作用;二、打吊针对疾病的治疗来得快。

对于大多数的疾病而言,除非病人本身有体液电解质的失调,打吊针完全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对于大多数的病人而言,如果你能正常饮食,就不太可能存在电解质的失调,人体具有远比医生更强更精准的调节水电解质的能力,事实上,不合理的输液打吊针反而容易引发水电解质的失调,增加人体器官进行水电解质调节的负担——幸运的是,大多数人的这种调节能力远超医生输液的破坏能力,所以我们不能见到什么立即后果。缺乏立即后果当然也进一步地造成了人们误解的加深。

人们最常见的疾病大多不需要打吊针,比如重感冒,只要病人能吃能喝,打吊针就有害无益,不会让病人加速好转,只会延缓病程。许多的人会用“事实”来证明这理论的荒谬,他们说,我上次重感冒,打吊针后就舒服多了,然后很快就好了,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相信它——迷信是抗拒理性的。

打吊针有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巨大的心理效应,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活动能力与范围,从而让病人产生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性。换句话说,打吊针往往是不良医生对厚黑学的经典应用。李宗吾描述厚黑学举补锅的例子,你的锅原本有一个小破口,你付钱补锅的心理底线就不高,这么一个小口子,超过10元钱你就嫌贵。现在补锅匠来了,他把你的锅一翻,重重一放,还要用锤子趁你不注意时使劲敲打,然后用铲子把锅底灰一刮,那个破口好大,你心里一掂量,出30元钱,都觉得好像占了补锅匠的便宜。

大多数人对打吊针有效的印象都基于厚黑学原则与拔吊针效应。你一旦被吊针挂上限制了自由,你就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性,原本举手之劳的事情,也会理直气壮地要求家人来做:亲爱的,能喂我喝汤吗?没有病,也会享受有病的感觉,享受有病的福利,这种强烈的暗示下,你起码在心理上病得不轻。吊针一拔,你就刑满释放,不吊一身轻,打了吊针,就没有人会体会不到这种主观感受,因此,拔吊针效应无庸置疑,打吊针有效不过是不合理医疗手段所形成的错觉。

那么,打吊针治疗是否比非吊针治疗见效更快呢?这是很多专业人员对药理学或者疾病康复缺乏全面认识而产生的误解,非常多的医生,或者说大多数医生都可能会对病人重复这一错误说法,以至于打吊针来得快变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实际上,打吊针远不是最快的给药方式,静脉推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针对患区的局部用药都可能会比打吊针更快地达到药物高峰浓度,如果一种药品剂型在胃肠吸收良好,口服用药达到血药高峰浓度都常常超过静脉输液缓慢滴注。

即使是打吊针能让药物更快地起作用,过分关注于有效血药浓度的达到时间也是管中窥豹,一叶障木,让我们忽视了见效快的主张的实际内容。绝大多数药物见效都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的单位是天,有时甚至是周或者月,而不同用药方式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的差别是以分钟计算的,也就是说,更快地让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以上在实际治疗作用中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有差别,病人是不可能感受得到的。当然,对于危急重的病理状态,药物的治疗效果本身就是用分钟为单位的,那时给药方式就变得致关重要。事实上,在那种时候,医生反而要放弃输液给药!原因?太慢了!

对于执着的迷信者而言,打吊针没有好处,反而有许多的坏处,有的是局部可见的,而可能大部分是看不见的,或者被解释为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症状或发展状态,让人对健康的破坏者以德报怨、感恩不尽。对于局部而言,引起感染、静脉炎、局部渗漏等都是常见的副作用,而体液失衡可以导致高血压、心衰、以及水肿,电解质失衡则可以产生多器官损伤与异常,静脉血栓则造成肺梗死,这些严重后果往往被轻易地掩盖为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让患者意味不到巨大的医疗失误。如果医疗操作不规范,打吊针还会传播疾病,让人体本身所具有的皮肤等保护屏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医生执着于推荐打吊针源于中国医疗市场不合的价格管制,医院要靠这种可以赚钱的项目补贴医生几乎是免费的诊断治疗程式。据估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的吊针滥用约有40万人死亡,但这么严重的副作用仍然不能阻止不良医生对吊针的执着,可见不合理的卫生经济结构对人性有多么的扭曲与伤害。

〖系列结语〗:

许多人把科学与迷信当作反义词,认为相信科学就必然反对迷信,事实上却未必如此,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迷信却是以科学的名义传播以及信奉的。在一个科普满天飞,而科普作家还不如老农更加理解植物的水含量,动辄胡说八道的时代里,科学爱好者尤其需要当心。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0310-732847.html

上一篇:免疫系统可以增强吗?
下一篇:胸腺肽的中国神话

18 郑小康 许培扬 张焱 武夷山 张骥 陆俊茜 鲍海飞 刘庆宽 胡洪涛 水迎波 褚昭明 赵斌 柳林涛 李天成 徐耀 biofans xuexiyanjiu yonggep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