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有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gpan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博文

科教体制分割与科研院所、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

已有 3907 次阅读 2010-9-16 09:4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 科学院

    昨天,中国青年报用整版的篇幅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做了招生宣传,题目为《他们为什么向往中科院研究生院》文章中列举了中科院读研的几大优势,包括从教大师、学术氛围、高额资助等。文章中也不乏对高校的贬低之辞,从生师比高、研究生资助低这两大方面切中了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软肋。文章中同时援引了武汉大学课题组对全国研究生院的排名,中科院高居第一。

    
    中科院作为我国科研的国家队,实力绝对是巨无霸级别。然而,长期以来,科教体制的分割状况,使得科学院的巨大优势体现不足,也使得高校杀出重围、创建世界一流的道路缺少助推。


    如果把中科院研究生院当成大学来评价,恐怕科研方面已经是世界一流。不论从每年SCI总数还是总引用数,中科院不少学科都是世界前十。北大清华加起来,甚至985高校全加起来,单学科的学术产出也只能与中科院齐平。在中国,以单个学校的科研势力试图与中科院比肩,都是属于蚍蜉撼树。


    然而,据我所知,科学院的不少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严重不足的状态。不少科研小组每年能发一篇nature、science,拥有世界最好的仪器设备、每年得到本领域最多的科研经费,却不一定能够每年得到一个博士名额。与之对应的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在考虑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仍然是选择高校。笔者当年所在的北大物理学院,大多数选择保研的同学都会首选本校,次考虑中科院。从科研的角度讲,人才配置不合理的状况确实存在。


    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有两个。


    第一,给中科院更多的招生名额。按照资源匹配生源的方式,给予科学院充足的后备力量。每年两会,都会有不少代表的提案涉及这个问题。在中国,科学院是与教育部平级的单位,其行政资源、经费资源等都完全能和教育部分庭抗礼。垄断众多科研资源的科学院,一旦自由放开名额,高校的研究水平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而在国际上,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主要是通过高校水平来衡量。是否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在不少国家,科学院是作为虚体机构,下面不设研究所。在美国,众多国家实验室是托管在著名高校的。高校强则科研兴,应当是国际共识。


    第二,把中科院的科研资源向高校输出。北大原校长陈佳洱曾经回忆起建国初期北大和中科院关系最亲密的一段美好时光。当时,北大高能物理专业的设备、人员缺乏,中科院将自己的设备无偿给北大使用,学生和老师借住中科院的宿舍,在中科院的大力帮助下,北大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但是,蜜月期的时间并不太长。如今,科学院、教育行政部门条块分割使得高校、科研院所共享资源很不容易。如果能够打破这一分割,使得科研院所采用“资本输出“的方式,用科研院所的好老师,好设备,联合培养高校已有的好学生,应当是更好的双赢方式。




    科研、教育的密切合作、不要互相拆台,也许将是我国人才培养上台阶的重要方式。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2983-363554.html


下一篇:不必对南方科大太高期待,尝试本身就是进步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