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碎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matodes

博文

重复发表——年轻学者可以避开的陷阱 精选

已有 6373 次阅读 2008-7-11 18:42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在上一篇文章中,与任胜利老师讨论了“重复发表”的概念。结果是,我给他挑了不少毛病,而他在评论中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2001年我曾受命做为责任编辑之一编辑出版过‘Nature--中国古生物专辑’的中文版,效果很好”便把我关于“重复发表”的概念攻击的体无完肤。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当今出版界对“重复发表”的界定都不能统一的情况下,我一个门外汉在这里喋喋不休的大谈重复发表的事情,无疑是“版”门弄“复”。

那么,来穷尽“重复发表”的表象有没有可能呢?这个也很难。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在“典型的同研究的重复发表”与“较大课题发表多篇文章”之间有太宽广的灰色地带。在这个灰色地带中,作者可以“零碎发表(香肠发表)”,可以重新包装发表,可以研究生与导师分别发表,可以是协作单位分别发表,可以替换作者发表[1,2],等等。

而且,在投稿中,不同的编辑部之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要求如果来稿内容发表内容超过10%就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而有的期刊要求来稿内容只要25%是新的就可以[1],等等。

不过,虽然弄清重复发表的概念和表象很难,但穷尽允许多次发表的形式倒是简单可行,即学界允许结集发表(论文集)、专题发表、二次发表,还有“资料没有重复且每篇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各不相同”的多篇发表。除此之外,不动其它多次发表的念想也是避开“重复发表”的可行方法。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投稿时,提供自己的一些相关的已发表论文、简报等作为附件,并在邮件中说明也是一种很好的免责措施。

好了,关于“重复发表”,我想我已经说得足够多了,就此打住!

参考文献

[1]汪万春.变相重复发表——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编辑学报,16(6):445-447.

[2]任胜利.科技写作漫谈 (25):一稿多投与二次发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8



投稿与审稿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36-31927.html

上一篇:重复发表的概念——与任胜利老师商榷
下一篇:中国已具备办OA期刊的成熟条件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