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baiyang

博文

编辑心得六---期刊之间到底比什么? 精选

已有 5310 次阅读 2024-1-6 08: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编辑心得六---期刊之间到底比什么?

期刊之间到底比什么?乍一看,当然是名气、IF、认可度、建议、影响力...这些都对!

 

但这只是表象或现有状态,并不是深层/底层原因。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好期刊的名气高、IF高、认可度高、和影响力大呢?

 

有的期刊是行业主导型,比如美国化学会办的一些期刊,所以它对美国学者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类期刊的优势是发表人较团结、齐心,因为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所以评审人往往对送审稿件会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体现得比较有责任心。但它在选择论文时无疑会重点偏向自己人,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领地变成别人的阵地。因此其劣势是有一定的偏心,或对圈外问题的漠视。另一个问题是处理效率较低,因为欧美人的工作节奏真的很随性和休闲。

 

有的期刊是商业主导型的,比如Elsevier主导下的期刊。因它们均不隶属于哪个学术组织或地区,所以它们所请的编辑来自五湖四海,专业方向基本由主编主导。其优势是不会特别偏向某种学术观点, 相对公正,且因为利益的驱动也比较高效(比如审稿和编辑处理快周期短)。但劣势是编辑和评审人都无集体归属感和目标感,所以有时候评审意见会良莠不齐,有的编辑也可能把送审当成利益交换的工具。发展好的时候或许势头很猛,但发展差的时候也可能很差。我想,虽然科研活动需要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但科研服务对象如果不具体不固定,可能也会让科研成果显得一盘散沙。

 

有的期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比如WR,它既有IWA机构的加持,但又不限于一国一地的眼界,所以优劣势或介于两者之间。

 

当然还还有一类很著名高影响力但非常商业化的期刊,它们的编辑居然不是全职科研人员,而是刚毕业的博士生或刚出站的博士后。这点我之前很想不通,但现在稍微理顺了一点。虽然他们专业背景不强,但却擅长发掘行业热点和高流量事件/稿件,所以其刊物的IF往往上升很快或一开始就很高,所以具有很强的名牌效应。虽然它们也一样要找专业人员评审稿件,这和前面几种期刊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但目前的情况是,这种期刊的IF和声望起点特别高。大家似乎有点迷信这些名牌期刊,甚至对名牌的子刊孙刊也爱屋及乌,这是让人费解和不合理的。

 

当然,无论哪种期刊,它们提供的服务都是一样的,就是接受和发表稿件!那期刊之间到底比拼什么呢?是什么本质原因造成它们的影响大相径庭呢?

 

我以编辑的角度看,除了接受(这是每个投稿人的最终和最大愿望),投稿人其实还是有其他期待和希望的,比如说以下三点:

 

1.专业评审意见,因为它可以帮助提高稿件质量和科研能力;

2.公平公正对待,因为它让弱者或少数派有同样的发言机会;

3.快速合理处理,因为它不浪费投稿人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说白了,期刊的好坏其实取决于投稿人希望得到什么。也取决于期刊编辑们是否能认识到:想提高期刊影响,就需要提供尽可能多、也尽可能好的上述服务!虽然期刊和编辑看着是大爷(国内叫当官的),但其实他们也只是服务人员。是服务人员,就应该积极热情的满足客户需要。而意识到客户的最重要/基本需求,并努力满足之,才能更好也更长远地发展和壮大品牌。

 

这个世界,有时候是势带动了人(比如排队多的饭店想去吃的人更多),有时是人带动了势(比如学校周围自然有小卖店)。名气大且服务好,相辅相成,才能长久。期刊发展也是如此,先有高IF再有人气,还是先有人气再有高IF?都有可能!

 

因为历史原因,某些期刊现在具有先天优势,未来还可能强者更强。但新兴期刊也不会坐以待毙。毕竟大家都通晓流量密码,无论IF、H-index指标,只要是人设的,就一定会有缺陷。只要有缺陷,就一定有可以操控(更好的说法叫谋划/布局)的余地。只是有的期刊故意不为,而有的期刊挖空心思为之。

 

我无意在此评价期刊好坏和各自的发展方式。相信每个学者均可用上述标准对目标刊物进行理性观察和评价。理想的情况是编辑快速公正,评审人专业严谨,投稿人周到认真,彼此体谅支持共同促进科技的发展。但实际的情况是各方都可能有偏颇失当,各方也可能相互影响。毕竟,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有鸿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也常是遗憾!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5099-1416834.html

上一篇:期刊之间到底比什么?
下一篇:I–如何改变UV和UV/VUV氧化还原性能

8 许培扬 郑永军 王启云 李建国 晏成和 孙颉 孔玲 刘乐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