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港澳期刊纪略1:香港地区期刊业的盛衰

已有 4275 次阅读 2011-3-13 16:05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中国, 香港, style

    香港地区在中国期刊出版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40年代以前,其期刊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此地创办了我国当时为数不多的一些期刊,如1827年创刊于广州而于1843年迁至香港的《广州纪录报》;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1861年创刊的《香港新闻》等。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等革命志士亦曾以香港为制造革命舆论的地方,创办了一些刊物,其中以1905年创办的《有所谓报》为代表。但这之后,虽然祖国内地的期刊出版业呈蓬勃之势,而香港的期刊除了一些宗教期刊而外,大多却未随时代的推进而有大的发展。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繁荣期。从“七七”事变之后至抗战间广州、武汉沦陷,香港的期

刊稍具规模者仅有《东方杂志》等七八种而已,抗日气氛亦很淡漠。正如茅盾所说:“似乎进入了一片文化沙漠。”但是,由于香港的纸张免税和优越的出版、印刷条件,不少刊物在内地注册而在香港出版,之后再运回内地,故使香港几乎成为“我国文化运输的总站。”一些科技期刊也随之发展起来,如:在综合性科技期刊方面,香港建设周刊社于19239月创办《建设周刊》(共出3);在农学期刊方面,香港农学求新会约于192210月创办《农学求新会月刊》(共出16期,停刊于19241);在医学期刊方面,医声通讯社香港分社于193710月创办《橘林医报》月刊(共出2期,停刊于当年11);香港健康知识出版社于19386月创办《健康知识》月刊(仅出1期即停);在工程技术期刊方面,香港印刷业商会于19405月创办《印刷月刊》(共出4期,于当年8月停刊),该会还同时办有《印刷艺术》月刊(共出5期,于当年9月停刊)。这些期刊顶多出版四五期即销声匿迹,极个别的农学期刊亦有持久者,但也不过10多期而已。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局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然而,在抗日战争中期的4年多时间里,香港期刊业呈空前繁荣之势,其战斗性甚至强于内地,并出现数量繁多、种类齐全的新局面。1938年至1940年间,期刊数量骤然增多。特别是1941年茅盾等一大批文化界著名人士集港,与原在此坚持斗争的人士聚合,形成可观的阵容,于是期刊即成为宣传抗战的重要阵地。诸如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周刊、乔冠华主编的以中、英、法、俄四国文字出版的《今日中国》等一大批新创办的进步期刊,象征着香港期刊业的繁荣。在科技期刊方面,甚至创办了以锻炼身体、普及医学知识为主旨和发行60余期的《健与力》(193812月创刊,后迁重庆、上海,1946年停)。香港中国国货实业服务社于19411月创办的《国货与实业》(共出11期,于当年11月停刊),亦成为倡导技术增产、提倡国货和抵制仇货的名刊。

    三是19411225日香港陷落后的陡然衰落期。这时,出版机构和文化人士全部撤离,日本侵略者又对文化事业实施高压控制和扼杀,因此,香港期刊业遂陡然衰落。此时,除《新东亚》等极少几种日伪刊物之外,几乎全部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恢复,也难以重振抗战中期的繁荣之势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9915-421924.html

上一篇:我们是谁8:美国科学家从陨石发现外星生命
下一篇:港澳期刊纪略2:1949年以前的香港高校期刊

2 蒋新正 张玉秀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