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开放存取出版的权利与许可:美国版权结算中心之所见

已有 4013 次阅读 2015-5-19 19:18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开放存取, 版权, 学术出版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爱德华·纳沃卡著;贺钰滢、王莹超译  池呈校译.出版观察:http://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5/03/ccc-on-rights-and-licensing-for-open-access-publishing/[EB/OL].[2015-03-11].

 

当谈及开放存取出版时,美国版权结算中心(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以下简称CCC)的克里斯托弗·肯尼利(Christopher Kenneally)说道,“如果你感到困惑,那么你才刚刚开始理解这个问题”。

 

对许多人来说,有关学术、科学、医学和其他研究性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及授权模式是个令人困惑的话题。而CCC的业务拓展总监克里斯托弗肯尼利说道“如果你感到困惑,那么你才刚刚开始理解这个问题”。

根本上,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开放”一词。“开放存取有许多定义,”肯尼利说,“它会随着资助人的要求而发生改变。例如,在英国,惠康基金会(TheWellcome Trust)——这个英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十分重要的科研资金提供者,就发布要求称,如果你的科研接受资助,其出版成果必须实现开放存取的金色道路,支持免费的在线访问。”在美国,联邦政府有与资助的研究相关的不同政策。中国政府也是,它最近对通过开放存取出版的文章发布了一些要求。

但千万不要混淆“开放”与“免费”,因为这当中的确涉及到费用问题。一旦文章被同行评议期刊接受,作者若要实现开放存取要支付加工费(ArticleProcessing Charges, APC),费用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这些费用通常由作者或作者单位支付。

此外,“出版商的政策也会施加影响……一切与版权和许可相关的东西可以变得非常复杂,瞬息万变。在版权结算中心,我们尽可能提供与此相关的更多信息,因为教育也是我们使命的一部分。”

为此,CCC与国际学术与专业出版者协会(Association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 ALPSP)携手,决定推出提供不同地区开放存取信息的免费网站——OpenAccessResources.org

肯尼利称,开放存取逐渐发展成一种出版界的商业模式,但不太可能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成为出版业唯一的商业模式。“它不会一夜蹿红,我们将见证——而且当下也已经看到,在科学界和出版界有各种各样的出版方式。有订阅模式,有威利(Wiley)和自然杂志(Nature)的纯开放存取期刊,也有混合模式的期刊。”

当谈到权利与许可时,问题又回到了资助人的授意上。以创作共用许可证(CreativeCommons Licenses,简称cc)为例,它有多种授权形式。署名(CCBy),这个最常见的创作共用许可证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当涉及商业再利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

不过最终,在CCC的帮助下,这幅图景越来越清晰。“资助人期望上报和已选许可相关的信息,他们想要进行数据采集,”肯尼利说。“这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与作者的关系今非昔比。如今,作者和研究者就是顾客。如果作者为文章加工费买单,那这就不光是期刊影响因子的问题,还关系到期刊工作过程中的用户友好程度。”

CCC服务于开放存取的RightsLink产品,处于出版商文章提交流程中的顶层,“由听命持股人的人开发”,肯尼利说。“如今的网络生活中,人们都习惯了像亚马逊网站那样的易用性风格。但我们现在讨论的,不只是让人一键支付后满意离开的购物车设计。我们在说的是那些可以治愈癌症的研究,这并不是点两下按钮,付些钱,就可以完成的微不足道的事情。”

解决方案与问题本身都会对稿件提交、出版乃至更广的工作流产生连锁影响。“在整个市场中CCC想法的独特性是拼出了一个让作者文章从投稿到出版环环相扣的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的学术出版界将是众多商业模式竞相争妍的世界。“开放存取将只是多元商业模式中的一种,”肯尼利称。“这并不是一座只能种一种花的园子。那些认为商业模式不是黑就是白或者发生巨大颠覆的期待也许有夸张之嫌。出版要做的就是回应资助人、研究者和作者的需求。RightsLink是一个十岁的产品了,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也算有一定经验。我们与出版商的关系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样深入而亲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1339-891326.html

上一篇:Trajectory:图书元数据的火箭助推器
下一篇:拒绝学术期刊和出版物污染

1 郭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