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ilin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uilinxi

博文

北京一夜(读书)

已有 3311 次阅读 2011-2-24 22:58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创造力, 苏东坡, 世界末日, 米开朗琪罗, 北京一夜

    北京一夜,今天的夜色很美,月亮很圆,凉风习习。今晚没什么事,宾馆的房间摆了一本王石的《道路和梦想》。我静静地花了3个小时把王石的传记看完。剩下的时间继续看《苏东坡传》。

    最近看的和读的一些人,总的来说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种独到的创造力。不管是米开朗琪罗也好,还是王石,或是苏东坡,骨子里都透出了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当然王石是无法跟另两位相比的,因为这是人才和天才的区别,但是他也是这个年代的佼佼者。

    不喜欢BBC拍米开朗琪罗的方式,BBC貌似客观和科学的拍摄手法实际上是对伟人的亵渎。因为我觉得米开朗琪罗最伟大的在于他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最后的审判”无疑是伟大的,米开朗琪罗用裸体的形形色色的人来表达一种独有的观点,去除教主虚伪的一面。人本来就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这就是老米的理解。

     圣经对“最后的审判”有记载。在世界末日来临的那天,每个人都要接受审判,善的人升入天堂,恶的人打入地狱。米开朗琪罗抓住了这伟大的一刻用他独到的理解和创造力来震撼世人的心灵。

     读王石最大的感受不是很多经营和商战的细节,而是他对人文的推崇,对个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不管多忙,王石会坚持游泳和踢球,这是我比较欣赏的。50多岁还能去征服珠穆朗玛峰,这其中的勇气和坚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或许跟他的军旅生涯有关。

     王石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方向性的把握很强。最近越来越觉得方向的把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以前我对男怕入错行的理解是要选好自己从事的行业。现在看来这还不够,我们不仅要做到选好自己从事的行业,还要选好自己在行业内的主攻方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一定要有所取舍。

    王石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非常规出牌”体现的的一种创造力。面对很多危机,王石出牌的方式经常都与众不同,每一步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万科是整个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看到万科的成长可以看出这3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万科80年代期间的成长和快速发展过程。

     苏东坡是一位我个人比较喜爱的天才,我喜欢他如沐春风的个性和他的赤子情怀。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以及道家的简化人生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种混合价值观。

     后世的人去看一些伟大的人物往往去总结一些做人的教训,这是很没有价值的,伟人我觉得最需要学习的是一种他内在的精神力量,一种追求真理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很多结果可能他们已经预计到的,但是对于伟大的人物来说,谁又会去为了改变这个结果而改变自己一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

     苏东坡的传记还没看完,发现读这本传记读得很开心。记了书中的两句话,

     第一句“道本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第二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临死前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为3本书写了注解,这3本书正好也是我这几年比较关注的3本,《论语》、《尚书》和《易经》。

    历史歌颂得最多的往往是统治者和占有这个现实世界的人,我们为这些人写史,来歌颂或者总结其经验教训。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最伟大的人物永远不是现实世界的占有者,而是那些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人,是那些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人。

身边的电视里放着樱花书签这首歌,很好听,喜欢这首歌的歌词。

桜の栞


初春的微风 从何处吹来
习惯走过的路 点缀了新的色彩
所有喜悦和悲伤 都随季节逝去
从此踏上 新的道路


樱花的花瓣是 离别的书签
拿在手里轻轻挥舞 会浮现友人的面容
樱花的花瓣是 泪的书签
这个重要的时刻 不论何时也不会忘记


仰望天空 无比宽广
使人明白 前方的路无限漫长
人生路上有雨有晴 明天都会来到
带着微笑 跨出崭新一步


樱花的花瓣是 未来的书签
曾经的梦想 再次回想起来
樱花的花瓣是 希望的书签
与其在此放弃 不如翻开这崭新一页


樱花的花瓣是 心灵的书签
闪耀的青春光芒 透过树枝是多么的炫目
樱花的花瓣是 那天的书签
每个人都盛开着 梦想的花朵 不要忘记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1618-416265.html

上一篇:用梦来编织现实还是用现实来做梦
下一篇:问题-对结构工程的思考

3 赫英 吕新华 余昕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