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ilin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uilinxi

博文

中庸了谁的中庸

已有 2780 次阅读 2011-3-20 15:16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style, 马克思, 岳麓书院, 儒家思想

     上次团队开会,团队的一位研究生除了讲中和,还讲了另外一个词"中庸"。

    什么是中庸?朱熹当年到岳麓书院与张轼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seminar之后,在岳麓书院留下了“道中庸”三个大字。该字碑现在还保存在岳麓书院。

    什么是中庸之道呢?

    我最初的理解就是过犹不及,比如上课时还把适筋梁比喻为中庸之道。最近我在想那跟马克思说的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儒家思想毕竟是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且读易经以后发现如果中庸之道讲的就是过犹不及,那就没什么太多意义,因为易经讲得已经很深了,而且包含了各种变化。

    比如有的人讲中庸就是不持两端而持中,但是随便举一个例子又觉得有问题,比如像紫鹏说的大家都站在船的一边,这时你上船,如果再去船的那边,船不是要翻了吗,这是你的最好选择就是站在船的另一端。这跟前面讲的不又矛盾了吗?

     昨天晚上跟子键聊起,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

    今天早起,忽然觉得豁然开朗。

    因为我早上记起了一件事,有一年上课后布置了一个作业,要大家写土木和哲学的关系。有一位同学写了一段文字,告诉我,老师,你错了,中庸之道不是你讲的,它是一种境界。当时自持读了很多书,还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如此。中庸之道不是属于器,而是属于道的层次的一种境界,他不是一种策略。

    那中庸之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依据在中和一文中的解释,“中”是指人的情感还未发生的时候心中的宁静状态,就是渤文经常说的静心的状态。其实中国文化不管是老子庄子还是孔子对静心都十分推崇。这种静不是普通的静,是一种有内在张力的静。

    那什么是庸呢?金庸的名字就是取的这个字。

    学了易经的人一般喜欢用一种自然现象来解释一些抽象的东西。解释中庸我选择的是“旭日东升”这幅场景。

    旭日东升之前,天地无比宁静,这就是中。当朝阳初升之时,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这就是庸。朝阳有一种强大的实力,但是不表现得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就不是庸了,锋芒毕露往往也意味着实力的限制,而且容易被对手看出破绽。对于庸的人,你只能刚觉到一种柔和的光芒,感觉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不知道这种力量有多强大。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1618-424475.html

上一篇:地震所思
下一篇:到国外开国际会议的小体会

3 文双春 武夷山 王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