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7: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

已有 468 次阅读 2024-5-26 07:54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7: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

1.安全系统的控制特性

    安全系统的控制虽然也服从控制论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安全系统的控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如果特定的安全系统出事故时的状态值定为1,无事故时的状态为0,即系统输出只有01两种状态,虽然事故隐患往往隐藏于系统安全状态之中,但在事故被触发前,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从直观上直接判知系统是处于何种中间状态。因此系统的状态常表现为由0l的突然跃变,这种状态的突然改变称为状态触发。此外,系统状态从0变到1后,状态是不可逆的。即系统不可能从事故状态自行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2系统的随机性。在安全控制系统中发生事故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要保证系统中全部要素(人或机)的安全,进行绝对的控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但对一个安全控制系统来说,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找出某些些安全变数的统计规律。

    3)系统的自组织性。所谓自组织性就是在系统状态发生异常情况时,在没有外部指令情况下,管理机构和系统内部各户系统,能够审时度势按某种原则自行或联合有关子系统采取措施,以控制危险的能力。由于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和巨大破坏作用,因而要求安全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性。要真正做到自组织控制,必须采用开放的系统结构,有充分的信息保障,有强有力的管用核心,各子系统之间有很好的协调关系。

2. 安全系统的控制原则

    1)首选前馈控制方式。由于安全控制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安全决策的复杂性所决定,宏观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应首选前馈控制方式。前馈控制是指对系统的输入进行检测,以消除有害输入或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前馈控制的工作模式如图1所示。

1 前馈控制模式

 

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大量使用前馈控制方式。如对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安全教育,添置新的安全装备,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制定事故预防计划和安全技术规程等,均是前馈控制的具体措施。防患未然是前馈控制的根本目标。

    2)合理使用各种反馈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是控制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方式。安全系统的反馈有以下几种不同形式:

    1)局部状态反馈。对安全系统的各种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

    2)事故后的反馈。在事故发生后,应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各相关系统,并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3)负反馈控制。如发现某个职工或部门在安全工作上的缺点错误,对之进行批评、惩罚,是一种负反馈控制。合理、适度使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若使用不当,有可能适得其反。

    4)正反馈控制。如对安全上表现好的职工或部门进行表扬、奖励,是一种正反馈控制。使用恰当时可以激励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整体安全水平,收到巨大的效益。

    3)建立多级递阶控制体系。安全控制系统属于大系统的范畴,必须建立较完善的安全多级递阶控制体系。各控制层次之间除了督促下层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规程和决定外,还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提高下属层次的自组织能力,使之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能够审势度势,加强自我就地反馈。各级管理层的自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

    1)了解下层危险源的有关事故结构信息,如事故模式、严重度、发生概率、防治措施等。

    2)掌握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如己接近临界状态的重大危险源;目前存在的缺陷;职工安全素质;隐患整改情况等。

    3)熟悉危险分析技术,善于用之解决实际问题。

    4)经验丰富,应变能力较强。

    4)力争实现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自动控制的核心。安全管理工作部署应当设法形成一种自动反馈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应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通畅的信息处理、传送路线,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5631.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6:安全系统控制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8:安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