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6:安全教育评价方法

已有 207 次阅读 2024-6-15 06:40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6:安全教育评价方法

    1.安全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功能

安全教育评价即在利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衡量安全教育活动达到社会、企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安全教育评价是在教育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开发出的进行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反馈的衡量标准。其功能作用在于:

1)可以检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完成质量和执行效果。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安全专业人才和实现安全生产,使受众在安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进行安全教育最为核心的目标之一,检验目标效果是评价的主要任务之一。安全教育的质量如何、成功与否需要运用评价手段来客观有效地判定。

2)有助于安全教育过程的执行和管控。安全教育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单单是结果的考核更是朝向既定安全教育目标的过程管理方法。结合评价可以查找过程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以保证安全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安全教育活动涉及的要素众多,包括教育者、受众、环境、媒介、管理者等等,因此把控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真正使其综合作用下得到的结果是人们预期的。

3)有助于安全教育的管理决策。安全教育活动的管理者往往需要通过活动后的反馈数据和有效信息来判断该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发展潜力,因此安全教育评价可为安全教育管理者或是安全管理者提供用于决策的辅助信息。

4)有利于安全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安全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安全教育评价报告可以作为完善活动方案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安全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评价数据和信息的研究可以促进安全教育创新,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安全教育评价的类型

安全教育活动涉及到的要素众多,因此单一的安全教育评价手段不能满足全面评价的需要,因此对具有共通性质特征的要素进行归类,以此形成了安全教育按照评价范围、主体、功能、和方法进行划分的不同评价类型。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的需求和目的可以选择相适应的评价类型,以实现评价工作的效果最大化。

1)按评价范围分类

1)宏观环境评价。宏观环境评价是从安全教育的战略性眼光出发,从全局的角度审视安全教育现象背后的诸如安全教育目标、结构、投入甚至是社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因素形成的以社会大环境、安全教育整体环境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方法。其评估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安全教育整个系统进行宏观的修正、完善的评价行为。

2)微观环境评价。微观环境评价实际上是以安全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为载体,如教育方法、手段、教育媒介、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等等评价其与各要素相关的内部、外部环境背景。如安全教育受众个体的情感、态度、归属感、内化等以受众个体为载体的环境。

2)按评价功能分类

1)对象辨识性评价。在安全教育活动之前需要对接受安全教育的群体即受众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便对其知识层次、社会角色、经验构成等基础条件作出判定。其作用是了解安全受众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安全教育设计做好铺垫。通过对象辨识性评价可以在早期就分析和预测到教育活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由于受众主体引起的不协调因素和程度,以此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2)阶段修正性评价。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中将安全教育划分为设计、传播、反馈三个阶段,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展开评价可帮助调节教育活动过程,确保教育实施顺利。阶段修正性评价可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节控制和修正过程内容或过程进度,以缩小安全教育实际执行与最终目标间的偏差,同时通过评价可为以后的安全教育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和经验教训。该评价方法也注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在安全教育活动中的不断交流。

3)成果检验性评价。当安全教育活动完成设计和传播阶段后,即进入了反馈阶段。该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便是检验受众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的成果。它最直观反映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价手段,评价结果会以等级、分数、排名等方式呈现,较为客观也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其利用范围最为广泛。但是该评价方法只注重了最终结果而忽视了结果形成的过程要素发挥的作用,也忽视了某些难以用等级、分数量化的教育因素,因而容易导致评价不真实全面。通常的成果检验性评价方法有试卷测验、模拟操作、实操演练等。

4)整体调控性评价。该种评价是对安全教育从前期规划设计到中期组织实施再到后期结果检验的整体综合性评价。该评价可以用于探究已完结的安全教育全过程各环节,分析造成目标偏差的原因,为后续的安全教育提供有效的借鉴信息、为安全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该评价方法的优势在于评价内容多样,因而评价结果较为全面,但也由于涉及内容过多造成结果处理复杂、统一的评价标准设置具有一定难度。

3)按评价主体分类

1)外部评价。外部评价是针对教学环境的评估。教育者和受众是安全教育的双主体,而教学环境就是安全教育的客体,是主体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广义的教学环境指社会安全文化风气、安全管理制度、人际关系等大环境的氛围,它是引导安全教育发展方向重要的客观力量。狭义的教学环境指场地设施、课堂气氛、考核频率、外部竞争程度、人员安全心理环境、教具教材等等。

2)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即对安全教育主体——受众和教育者的评价。对受众侧重于心理状态、兴趣态度、技巧能力、学习时间等在内的对安全教育有显著影响的要素;对教育者侧重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理解与运用教材能力、调控教学活动能力、应变力等在内的对安全教育的实施有重要影响要素的评价。

4)按评价方法分类

1)定量评价。所谓定量评价,是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对调查搜集、反馈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做出定量结论的评价方法。在进行安全教育评价环节时尽可能使用定量评价方法,由于它能够运用数量化的方式对安全教育过程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常见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有测量和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法等。

2)定性评价。虽然定量评价可以得出较为直观和客观的结论,但是综合全面的评价仍然需要定性分析的基础,而通过定量评价得出的结论也需要用定性方式对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辨识和剖析。因此定量与定性评价相配合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安全教育评价的功能。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有专家评议法,由各方专家组成评议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审评,或按照评审标准制表打分评定。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8255.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5: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7:安全教育评价实施方法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