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自我推介博士生与我合作出版的新专著——兼谈点指导研究生经验

已有 3976 次阅读 2011-12-22 10:35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经验, 指导研究生, 新专著

自我推介博士生与我合作出版的新专著——兼谈点指导研究生经验

    由于本人是工科专业出身,研究领域为传统学科,指导的研究生很难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但作为工学博士,顾名思义,就是专家啊!因此,本人对自己指导的优秀博士生的一个较高要求是:博士毕业时能够出版一部“像样的”专著。如果在攻博3年期间生师都以这一具体目标去努力,相信博士生在很多方面都会收获颇丰。个人实践表明,这对工科博士生自己是受益最大的,不论是提升科研能力还是积累学术成果等。近年我有3名博士生出版了专著:

    1廖国礼,吴超著。资源开发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控制。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3

    2王从陆,吴超著。矿井通风及其系统可靠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3阳富强,吴超著。硫化矿自燃预测预报理论与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12

    此博文推介的是《硫化矿自燃预测预报理论与技术》。硫化矿自燃是金属矿山和化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灾害之一。本书在阐述了硫化矿自然发火的本质特征,以预测预报金属矿山硫化矿自燃火灾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硫化矿的常温氧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自然发火机理、自燃倾向性测试技术、自燃预测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技术、自燃危险性评价方法、自燃火灾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33.3万字,由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12月出版。

    本书可供有关矿山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等参阅,也可供高校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参考学习。

    附录:《硫化矿自燃预测预报理论与技术》(Predicting and Forecasting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Sulfide Minerals—Theory and Technology)阳富强,吴超著

    硫化矿自然发火是金属矿山和化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大灾害之一,火灾的发生将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并且造成矿物资源的巨大浪费。硫化矿石被崩落以后比表面积骤然增大,矿石与潮湿空气发生氧化反应而放出热量;若反应生成的热量大于其向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时,矿石温度将不断上升,直到达到自燃点,从而导致自燃火灾。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贫乏,矿山开采的深度必将加大,深部开采的高温问题又将加剧高硫矿山自燃火灾事故的高发。因此,开展硫化矿自燃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是有关新建矿山实现有效安全开采的重要工作,其研究结果可以使矿山达到避免盲目设计、节省投资、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减少国家资源损失的目的。

    作者在系统检索及深入分析前人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针对硫化矿石的低温氧化行为、自然发火机理、自燃倾向性测试技术、自燃预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等方面做了数年的深入研究工作。本书是在完成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如下:

    (1) 借助著名数据库,统计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矿山自燃火灾研究的文献共计300余篇。阐述了现有解释硫化矿石自然发火的各种理论,包括物理吸附氧机理、化学热力学机理、电化学机理,以及微生物氧化机理。综述了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评述了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测试的吸氧速度法、传统的交叉点温度法、动态自热率测试法、绝热氧化法、金属网篮交叉点法、综合测试法、程序升温氧化法等,并将各种测试方法加以分类。

    (2) 从典型金属矿山采集了多个最具代表性的硫化矿石矿样,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了各个矿样的低温氧化反应过程。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电镜扫描(SEM)、能谱分析(EDAX)、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先进测试技术获得矿样的特征图谱,并对比每一个矿样在发生氧化作用前后,宏观与微观特征的差异。测得各个矿样在经历不同反应时间后,其氧化增重率及内部水溶性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含量的变化。系统分析了影响硫化矿石低温氧化行为的矿物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痕量元素的含量、环境温度、铁离子含量、氧气浓度、空气湿度、矿样的粒度分布、环境的pH值、微生物,以及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

    (3) 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硫化矿石自燃的机械活化理论,认为矿山开采中施加于矿体上的各种机械力使得硫化矿石经历了机械活化作用,相应的化学反应活性得到提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氧化自热,最终引发自燃火灾。表征了硫化矿石在经历不同机械活化时间后,各种矿样的表观形貌、微观结构、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热行为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结果发现,硫化矿石在经历机械活化作用以后,粒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大、出现团聚效应、产生晶格畸变与晶格缺陷,且初始放热点及最大反应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均有所下降;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历机械活化后的矿样更容易发生氧化作用。

    (4) 提出了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测试的氧化动力学研究方法,自行组装了一套实验系统。基于金属网篮交叉点温度法,测试了不同类型矿样的氧化自热性质,并得到相应的氧化动力学参数。运用TG-DSC联合法测试了多个硫化矿石矿样的热行为,获得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DTG-DSC曲线,并找出相应的特征温度值,基于Ozawa-Flynn-Wall方法求得相应区间内的表观活化能值。提出运用TG-DSC联合法测试硫化矿石的自燃倾向性,并以获得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作为划分矿石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指标。在获得多个样本的活化能值以后,新建立了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标准,将硫化矿石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划分为三大类,并规范了矿样的具体测试程序。

    (5) 将采场硫化矿石爆堆视为多孔介质,基于传热传质学理论、达西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方程等,建立了描述硫化矿石自然发火的数学模型,包括矿堆内部的风流场、氧气浓度场、温度场。基于电化学与传热学理论,推算出硫化矿石自然发火期的数学模型,并予以修正。提出了矿仓硫精矿自燃临界堆积厚度的概念,基于Frank-Kamenetskii自燃模型解算出高硫精矿与硫铁精矿在不同环境中的自燃临界堆积厚度。综合考虑了影响硫化矿石爆堆自燃的各种因素,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于矿石爆堆的自燃危险性评价中,该方法解决了硫化矿石爆堆自燃危险性评价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并能进行定量分析。

    (6) 采用室内测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硫化矿石自燃数学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包括矿石的放热强度、导热系数、耗氧速率、矿石堆的孔隙率、空气的渗透系数等。运用ANSYSFLUENT数值分析软件对硫化矿自然发火的数学模型进行解算,揭示出不同矿样的动态自热规律、采场硫化矿石爆堆(硫精矿)在某个时刻的风流场、O2浓度场、SO2浓度场,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可以指导典型发火金属矿山的现场实践工作。

    (7) 运用Raytek红外测温仪与Center接触式测温表同时测定了三种不同类型矿样(粉状、小块、大块)的表面温度;找出了红外测温仪在不同感温距离、不同感温角度、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类型矿堆等参数条件下,感温读数与矿堆实际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硫化矿堆自燃非接触式检测中各种测量误差的产生机理。开展了实验仪器配套装置的改进研究,并应用于典型金属矿山自燃火灾的检测中,验证了所选仪器的适用性。

    作者在开展本项目研究和撰写本书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首先要特别感谢中南大学安全与环保研究所的有关老师和研究生,感谢毛丹硕士、郄军芳硕士等参与了部分实验工作。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矿山自燃研究的专业文献,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感谢!本书的部分研究背景源于国内冬瓜山铜矿等矿山,感谢这些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最后,还要感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2006BAK04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074181)、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专项资助(1343-7113400111)、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扶植项目资助(2009yb047)等为本项目的研究和本专著的出版提供的经费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某些内容与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520877.html

上一篇:由填写年终教师考核表所引发的博文
下一篇:指导理工科研究生的经验之谈——期盼补充

2 张骥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