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
为什么中国的研究生答辩必须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2013-6-9 21:52
阅读:19271
标签:研究生, 中国, 答辩

  就我所知,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含博士生)答辩,除了中国科学院的部分答辩邀请的都是同行之外,大学里面的绝大多数答辩,7个评审老师有6个不是同行的情况很多,甚至7个老师全部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毫无关系的也有。

  我还记得自己参加的某次答辩,某学生得意洋洋地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做的工作1998年就有研究者做了,完全的一个思路,一点都不带有区别的——你没读过这方面的文献?!

  而在我提出批评之前,其他几位评审老师都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说:论文思路很创新嘛,云云。在我开口前曾经犹豫来着,要不要指出这是一个十年前就早就发表了论文,且是发表在本领域最好期刊的情况,后来咬咬牙,还是说了。后来一个老师打圆场:一个硕士生的眼界也就这了,如果是独立想的,重复就重复吧。

  在最后的投票阶段,我也只好选择了缄默。但是,评语肯定由优秀或良好变成了勉强过关。我能做的,只能是这么多了。

————————————————————————

  这是一个方面,在这个领域,刚好只有我一个人是同行,其他几位老师和这个研究问题完全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大学的答辩多半如此了,在下面装模作样做评审老师的并非是同行,说出来的意见也多是大路边上的话,只能从结构、内容、形式、语言方面提问或者提出建议或意见。我参加答辩,也当过这样情况的评委,自己对于这些工作还是二乎的,虽然说硕士生们的东西撑死了也强不到哪里去,自己至少能分辨好坏,可是,真要对着并非自己领域的论文投票,自信要比对着应急管理或者数据挖掘领域的论文投票要缺乏了很多,最后只能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

  俺们自己的研究生答辩,基本都是请本领域的学者,大多都直接是小同行,即便偶尔有个把凑数的,也不是毫无关系,大同行至少是吧。事实上,之前有时候邀请非同行来评,问的问题或者提的建议我这个做导师的旁听者只有呲牙咧嘴的份儿——太外行了,为了避免学者们在这样的场合里露怯,或者雄赳赳气昂昂地提出很外行的摧毁性问题(咱中国真的有这么自信的学者),我想还是尽量不请为佳,否则连答辩的学生和听者都会耻笑他们——按说都是有脸的人,何必让朋友把自己的脸丢在我的一亩三分地上呢。

  这么说显得有点不厚道,实际上,当你检视周围的答辩场面,会发现到处都是这种现象。

  我看刘旭霞的新博文,说到主席出卖了自己对论文答辩的尖刻评论,结果让门外候着的导师都抓紧进来表示接受意见状,其实答辩里也有这样的情形——论文确实太烂所以意见必须尖刻但是一定会得罪同学也得罪导师,多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朋友,又不能完全按照所谓的原则行事(现在的答辩还有坚持原则而不是坚持好恶的评审吗?)最后结果依然会是“放水”,干脆六月份全中国都来个大放水好了,只是别让黄河长江涨水就行。

————————————————————————

  我自己读硕士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也是来自中科院的某研究员轻声地指出某位学兄的论文:你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某年已经在某某期刊发表过了。因为委员和导师是同学,所以也不至于为难孩子们,可是,作为学者还是应该指出基本事实的。

  后来,有同学说:看来下次不能再请这位老师做评委了。我就很纳闷:为什么呢?好不容易来个见多识广的,只是因为说了事实就不再请吗,我们的研究生莫非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抄了不成?或者,好听点,叫做“独立地做了相同的工作”。

  这次也让我对中科院的研究能力大加赞赏和佩服——研究员们看来还是读文献的,相比之下,教授们似乎就差了很多,呜呼!

  也所以,在考博士的时候,我让陈热闹的妈坚决选择去读了中科院的博士。事实证明,陈热闹她妈就是读的比我强,再次感慨一声吧!我当时是因为博士考得早,大学预收了1000元押金,所以没再考虑了报考中科院——舍不得那1000元最后害了自己啊!

  有时候看到有人在中科院和大学之间犹豫着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我就总是耻笑这些无知的人。中科院在世界上确实算不上什么好研究机构的,但是在中国,只要有同类的研究方向,中科院85%的概率比大学强一个数量级,除非大学把中科院这方面的人挖走。

相关专题:研究生论文答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6981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5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