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吉隆沟昆虫多样性监测-0517

已有 577 次阅读 2024-5-21 12:05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5月17日  晴

记   录   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蒋雯

队        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清涛 

队        员:秦雨瑶、余润泽、蒋雯 

导   师   组:程瑞、罗阿蓉、朱朝东

今日是我们在吉隆沟开展工作的第一天,我们打算先去口岸方向放置黄盘和其它诱集设备。原本还需要布设马网和巢管,但是巢管还没寄到吉隆镇,我们只能先去口岸方向寻找合适的采集样点。

第一天开展工作,大家都热情满满。北京时间八点就起床准备好出发,但这边的人们工作时间普遍比内地晚一个多小时。我们去口岸方向需要到边境管理局办理通行证,需要等到九点半。我们正好先到吉甫大桥附近走一走,观察植被情况。现在吉甫村已经被旅游开发了,村里的房子全建成了新房。村子周围的植物也被悉数清理,铺上了草坪,建成了露营区。我们都感到非常可惜:吉甫村原本的生境里生存着各种各样稀有独特的昆虫,例如长喙虻,尼泊尔刀锹等等,如今似乎越来越难觅踪影了。好在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得到了改善。我们希望随着科学考察与普及的深入,能稍稍推动一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程,这也是我们参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初心。

1吉甫大峡谷吊桥.jpg

吉甫大峡谷吊桥

上午十点,我们办理好边境通行证,向口岸方向驶去。一路上停着许多向尼泊尔出口的车辆,只留了一条车道容我们行驶。安全第一,我们只好非常小心点沿着山势盘旋而下。这边的几个样点非常难以选择。因为山势陡峭,只有沿路两边偶有可以布设设备的地方,却也不够隐蔽。地表皆是碎石,夏季常有泥石流。师姐埋诱杯需要在地面挖开一个小洞,将杯子子埋入,再加上甲虫诱剂。一锄头下去全是碎石,只能一点一点将石头撬开,再用锄头挖坑。那叫一个电光火石,手也被震得酸麻难耐。我们放置黄盘也只能在陡峭的山体上寻找相对比较平缓的地方,还需要有植被做掩盖,防止被人或牛打翻。山谷里的风很大,我们将每一个盘子都用石块压住,加入混了洗洁精的水。在这些条件严苛的样点布设采集设备,进度缓慢,为了使采集时间和周期尽可能集中,只能第二天下午统一收取。这样又要增加水和诱剂,防止蒸发。

2出口车辆.jpg

出口车辆

3灌装诱剂.jpg

瓶装诱剂

4陡坡.JPG

工作陡坡面

5放置彩盘.JPG

放置彩盘

6林中工作.jpg

林间工作

7豆科植物.jpg

豆科植物

8长尾叶猴.JPG

长尾叶猴

9扁泥甲卵.jpg

扁泥甲卵

干完四个样点,已经是下午六点,我们也已精疲力尽,回到站里稍加洗漱便赶紧去喂饱肚子。这一天的工作量,只允许我们吃两顿,中午需要抓紧时间干活,只能吃些干粮。今天的水也带少了,大家都又饿又渴,似乎都被第一天的工作打击到了。希望明天的采集工作能够顺利。

10尼泊尔数字对照表.jpg

尼泊尔数字对照表

11中尼边境吉隆口岸.jpg

吉隆口岸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6560-1434993.html

上一篇: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西藏拉孜至吉隆沟
下一篇: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吉隆沟昆虫多样性监测-0518

6 郑永军 刘进平 雷蕴奇 宁利中 杨卫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