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 欲罢不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okscent 其实,我是一个编辑。

博文

诗:同情绪一同舞动的文字

已有 4535 次阅读 2008-8-30 22:22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关键词:学者| 文化, 诗歌, 读书, 情怀

 
(转载自本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cb9a70100a20t.html )
有很多时候,某种情绪控制着我们。
 
喜悦,激动,悲愤,哀伤,等等。一声叹息,一句怨骂,或是一个夸张的动作,这些最为直接的抒发,总是缺乏力量。它们可以满足一个人的一个瞬间,却不能成全一群人的一段时间。
 
此刻,我们需要一种形式,将情绪传播。
 
如果不是汶川地震,很多人可能忘了,舞台上还有一种节目叫诗朗诵。看着演员们含泪吐字,我在想,为什么是诗歌?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人们总是选择诗歌,而不是别的什么。
 
过去我从未产生过类似的疑问。是岁月,拉开了我与那些单纯事物之间的距离,让我不由自主,要去重新探究,重新审视。
 
细细品味,一切都不难理解。
 
首先,是诗的音乐性。歌曲和音乐总是能把我们带入一种情绪,或是用来寄托一种情感,其中的奥妙,甚至包括了生理上的要素。诗、歌、音乐、舞蹈,其起源之初是一体的,只是后来才彼此分家。诗,只剩下了文字,但依旧保留了节奏感和形式美,以及对意境的追求。抑扬顿挫,最能抒怀。
 
其次,是诗的快捷。七步之内能成佳作。创作之快,是散文小说之类或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相比的。
 
再有,是诗的庄重。顺口溜、三句半等等,有诗的形式,却不过是轻浮自娱的游戏,难登大雅之堂,何谈去承载悲剧的重量。
 
当然,还有诗的通俗性。它不像交响乐那般晦涩,总是让未受训练的耳朵不知所云。它的意思就在它的文字里。诗是情绪被简单装裱后的外化,是由俗及雅的桥梁。
 
中国是多愁善感的民族,也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之妙,独具一格。只可惜,今人忙忙碌碌,哪有情志去享受。其实,那既不费时间,又简单易行。
 
我很怀念我中学时读过的流沙河写的那本《写诗十二课》,通俗明了、引人入胜,现已找不到这本书了。眼下正在读张有根、翟大炳合著的《中国诗歌艺术指南》(广西师大版2008年4月定价15元),只有15万字,35篇短文(自称是通往诗歌“后花园”的35条路径),易读易懂,值得推荐。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06-36746.html

上一篇:安澜园:废墟与记忆
下一篇:幻想之眼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