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ujia

博文

IFU二之新一轮IFU的设计方向

已有 3951 次阅读 2011-3-6 19:41 |个人分类:IFU|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IFU

    近年来不少早期的IFS已经完成了升级,比如AAT2dFSPIRAL升级成AAOmega,或者像TIGER, Dense-Pak等一批设备光荣退役,而Calar Alto天文台开始酝酿大视场IFS的研制计划,另外诸如MEIFU这种宏伟的项目也在艰难中不断前进,而ELT也计划配备一台NIRSpec (Near Infra-Red Spectrograph),波长覆盖范围0.6~5.0um,拥有MOSIFU以及长缝光谱三种工作方式的综合设备。这些在建或者计划中的设备通常具有以下某些特点:工作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下,拥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采样单元个数呈几何增长,从几百个向百万个方向发展;光谱覆盖范围由可见光波段向红外波段发展。

     主要有两方面的力量在推动这一进程。一方面是各种与IFS有关的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廉价且优质的探测设备,尤其是高性能红外探测器飞速发展;高品质、多尺寸的透镜阵列;大型望远镜层出不穷;自适应光学技术不断成熟;巨型望远镜技术不断发展,30米级望远镜计划开始实施,这一切势必推动IFS的发展。有了廉价且优质的探测设备,可以考虑制作大色散、宽波段、大视场的设备;有了更好的图像分割元件,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以及成熟的自适应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空间分辨率。

    上述这些正在研制或者计划研制的IFS设备,虽然广泛使用自适应技术,并且在规模上有所扩大,但是IFU的设计原理并没有变化,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或许不久的将来,一种全新IFU的出现,会更好的推动IFS的发展。

    同时我们知道,单纯技术上的进步不足以推动一种设备的发展,促使天文强国大力发展IFS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大量适合IFS研究的科学目标,涵盖了恒星物理、星系天文学以及宇宙学,可以说几乎所有需要用到二维光谱技术的领域都将是IFS的天下。因此我们说,以技术发展为驱动,以科学需求为导向,是天文仪器发展重要特点.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2125-419441.html

上一篇:数码单反的选购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三思而后评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