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癌症患者如何进入病人角色 [

已有 2392 次阅读 2015-1-21 16:32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黄帝内经, 慢性病, 角色, 代表作

1、告知患者,慢性病系“成也自我,败也自我!”其发生过程中自我因素极其重要。能否有效控制,促其康复,往往取决于自我能否清晰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作出积极而多方面的持久努力,配合康复治疗。

2、《黄帝内经》指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癌症的控制是个长期的、带有一定痛苦的过程,若患者讳忌医药,或矢口否认,或不愿意配合,或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没有韧劲,或无法承受及坚持治疗,效果极差,“治也无功”。

3、“必病者生死切心,自讼自克”。清初名医绮石是治疗虚劳之类慢性病的高手。他在代表作《理虚元鉴》中强调:虚劳等慢性病患者“性情多有偏重之处……必病者生死切心,自讼自克,自悟自解,然后医者得以尽其长,眷属得以尽其力也”。换句话说:患了癌症等慢性病,患者对疾病危害须有充分认识,端正态度,自我有所检讨,有所克制,别人才可能帮助他,帮他走出疾病困境。

4、知己之所败,知己之所善,方能走出困境。《灵枢·师传篇》有一段名言:“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的是要让患者知晓自己之所以会出现癌症痛苦(之所败),怎么才能趋向康复(之所善),如此方能积极配合治疗。这是站在医师角度说的。站在患者角度,则必须主动了解“之所败”“之所善”,然后主动扬善避害,方能走出癌症困境。

5、自我调整角色,承认患病事实,改变态度及生活方式。癌症等患者病前常承担着多重重要的社会角色,或性急而刚愎自用,或压力巨大而情性不稳。生了病,很难接受这一残酷现实,不易更改当初秉性。这对控制癌症极为不利。笔者分析过癌症患者康复情况,发现不能自我主动调整角色,积极改变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者,其稳定的可能性及康复机率将大大下降。因此,能否承认患癌事实,主动作出角色调整,至关重要。

6、要有持久战和接受痛苦地吃药开刀等的思想准备。因为慢性病的控制非一朝一夕之功,患病本身很漫长(只是自己没有觉察而已),病去如抽丝,更是经久之事;而且,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痛苦,不得不承受。

7、要有思想准备,自己日常生活会受到疾病的干扰,会有所不便。

患者自我“角色”调整与适应,都涉及到态度纠治问题,需认识到这是较为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医师应改变自己立场,努力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含糖饮料致癌催人老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861557.html

上一篇:性格也可能是患癌之源!你得远离“癌症性格”
下一篇:群体康复,一种好的康复模式

1 kangji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