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专家解读:12大不靠谱健康谣言

已有 7500 次阅读 2015-1-27 11:0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健康

专家解读:12大不靠谱健康谣言

谣言1:沐浴液易诱发乳腺癌

传言追踪:2014年,一则有关“沐浴液诱发乳腺癌”的网帖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网帖称,沐浴液中含有一种叫Paraben的防腐剂,长期使用恐诱发乳腺癌。

专家解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

无论是沐浴液还是其他洗涤用品,只要被有关部门批准的,即便里面有添加剂,也是安全的,它的毒理和病理检测是合格的。

乳腺癌的发生属于生活方式病,和肥胖,饮食热量高关系更密切,除此之外还有性格问题,有研究发现,有洁癖的人易患乳腺癌,我的门诊中也确实有类似病人,她们虽然有洁癖,但是很讲究生活品质,多是选用绿色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但是还是得了乳腺癌,因为较真的性格使然,洁癖就是一种较真,这种人,即便用清水洗,也属于癌症的易患人群。

谣言2:隔夜茶致胃癌、肝癌、食道癌

传言追踪:“隔夜茶”是指头一天冲泡、经隔夜放置的茶汤。2014年年初,网上出现“隔夜茶不能喝”,饮用将导致人患上胃癌、肝癌、食道癌等癌症的说法。这种说法的依据是:茶叶经放置过夜后,其中的一些二级胺类物质可以转变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专家解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

二级胺类物质并非茶汤中所特有,而是广泛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尤以腌腊制品中含量最多,就算“隔夜茶”有,也是少量的,你想想,你每天喝的茶才几克,残余到最后的就更少,远低于人们从任何一种主食或蔬菜中摄入的量。

而且,这种二级胺类物质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与硝酸盐共同存在、并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形成亚硝胺,后者才是致癌的,而亚硝胺要达到每千克体重吸收100至2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你得喝多少隔夜剩茶呀?

谣言3:催熟水果致儿童性早熟

传言追踪:“某地4岁女童因吃自家催熟草莓导致性早熟”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传闻称,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或草莓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这使得不少年轻父母慌了神儿。

专家解读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研究所陈小野教授:

人工催熟和自然成熟果实中植物激素乙烯的作用是一致的,吃自然成熟的果实不会促进性早熟,同样的道理,吃催熟果实也不会使孩子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和环境雌激素有关,所以女孩子性早熟的比男孩子多,因为是环境雌激素,而不是环境雄激素,这和我们用的药物,化学洗涤用品和避孕药有关,这些讲解之后会产生环境雌激素,不仅是中国,也是个新的世界性问题。

谣言4:含糖饮料=骨质疏松

传言追踪:“吃糖多的人容易缺钙,因为吃进的糖会换走骨骼里的钙”,在这样的理论引导下,自然就得出了“喝汽水等含糖饮料会导致缺概和骨质疏松”的谣言。

专家解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崔鲁佳博士:

不是糖换钙,而是吃糖多了,人肥胖了,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就比瘦人要高,甚至可以说,胖子都是软骨头。更重要的是,就算这个糖换钙的说法成立,就需要每人每天吃大量的糖,非此换不出危及健康的钙,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列出的骨质疏松十大危险因素中提到,引起现代人骨骼不健康的三大主要原因是:饮食中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不足、女性激素变化和缺乏锻炼。

谣言5: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传言追踪:相对于晨跑来说,更多的上班族会选择晚上跑步。但近年来,网上有一种说法,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这让许多晚练一族免不了人心惶惶。

专家解读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陈小野教授:

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用中医解释是,“平旦阳气升’,早上,人的阳气还很弱,免疫力相对低。

而且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指数最高,而且前一天悬浮在空中的尘埃也并未完全消失,这时候运动远不如晚上的环境好。

谣言6:微波炉加热食品致癌

传言追踪:微波炉致癌说由来已久。2014年夏天,一则名为《快别用微波炉了,会致癌》的帖子在微信上疯狂转载,文中称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再次引发人们担忧。

专家解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崔鲁佳博士:

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会产生致癌物。合格的微波炉,微波泄漏量和所产生的辐射都是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保险,在微波炉加热时,和它距离两米就可以了。

谣言7:榴莲+酒=砒霜

传言追踪:2014年,一名年轻男子在泰国旅游时吃了很多榴莲,加之同时饮酒,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之后便流传榴莲加酒可能导致酒精中毒,诱发休克或死亡。这类暴饮暴食或醉酒猝死的新闻并不罕见,如果恰在猝死前曾经食用过某些食物,就会有人将死因归罪于生活中广为流传又毫无科学依据的“食物相克”之说。

专家解读

在食物中,从来就没有食物相克的问题,任何食物的适量摄取与搭配都不会对人体产生所谓的中毒或致死。日常生活中酒与榴莲一起食用者大有人在,这个人因此出事,只能推断和饮酒有关系,饮酒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猝死。

这个说法说,因为榴莲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其实,榴莲中的含硫氨酸含量极少,每百克不到3毫克,而每百克大米含硫氨酸约300毫克,既然我们的米饭都可以和酒一起吃,榴莲与酒同食怎会中毒死亡?

谣言8:蘑菇易重金属超标

传言追踪:今年10月,一篇名为《蘑菇还是少吃一点吧》的文章在微信圈里流传,文章称,一名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真菌的博士说,蘑菇虽好,但它对铅、汞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最多可达到100多倍。

专家解读

蘑菇是否重金属超标主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蘑菇大部分是在含棉籽壳、麸皮等一些农林副产品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基本接触不到重金属。蘑菇内含有多糖,这种成分可以抑制重金属的解离,使之在体内无法成为离子,因此很难被肠道吸收。

谣言9: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

传言追踪:2014年年初,艺人林志颖凭借“逆生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他公司推出的产品中,有一款以“小分子胶原蛋白”为主打原料的胶原蛋白饮品,林志颖在广告中称自己不老的秘密就在于此。

专家解读

著名健康科普作家佟彤专家解读:

水解胶原蛋白(或是宣传的“小分子胶原蛋白”)没有能帮助美容护肤的证据。首先,胶原蛋白缺乏身体必须的氨基酸,水解胶原蛋白相当于把人体消化的过程在体外进行了一部分,吃下后消化吸收速度更快,但是,就算是它们的确被吸收进入血液了,因为缺乏必须氨基酸,所以不能重组为蛋白被皮肤所用,最后又被排出了体外。

谣言10:唱首歌等于慢跑100米

传言追踪:2014年末,“唱歌减肥法”在网络上迅速流传。此法称,减肥专家做过一项研究,一个人唱完一首歌的氧气消耗量,和跑完100米后的氧气消耗量相比较,两者的效果相当,也就是说唱一首歌等于跑了100米。比如,一首张惠妹的《三天三夜》,可以消耗19.3卡路里,迪克牛仔的《忘记我还是忘记他》,可以消耗19.1卡路里。

专家解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张舒难:

这种说法仅是在理论上成立,因为唱歌只需要用到胸腹部肌肉,而慢跑是需要运动到全身的,特别是腿部肌肉,而腿部肌肉是人体最大的肌肉群,它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很多糖尿病人通过运动降糖,就是这个道理,唱歌肯定没这么效果,很多歌唱家可是糖尿病呀!

谣言11:“性爱频率公式”人人适用

传言追踪:2014年网上、手机上盛传“性爱频率公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困惑。该“公式”显示,性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位数)x9,性爱频率公式所得乘积的十位数为一个性爱周期所持续的天数,而个位数则为该性爱周期内应有的性爱频率。例如,年龄为20~29岁,则2X9=18,表明10(天)为性爱周期,8天为本周期内的性爱频率,就是10天内有8次性爱。以此类推30~39岁,3X9=27,20天内可以有7次性爱……

专家解读

卫生部中国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张舒难:

性爱没有一定之规,和人的状况,习惯体质有关,最好的判断办法,是性爱之后第二天不觉得疲惫,这是最有效的检测指标。

谣言12:晨起喝淡盐水可排毒

传言追踪:2014年,许多养生达人都在尝试一种新的排毒养颜法——每天早上起床后空腹一口气喝下500m毫升淡盐水。早起喝淡盐水的这一养生方法,在网上被疯传。

专家解读

著名健康科普作家佟彤专家:

这是老黄历了,因为过去人们没什么消毒措施和药物,盐是唯一的,比清水有效所以用盐。但是,现在中国人吃盐过多,已经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北方人。所以没必要在漱口时再盐水,而且如果真是口腔牙齿炎症,盐水也是无效的,至少需要用漱口水。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含糖饮料致癌催人老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863136.html

上一篇:“够好了”就可以了
下一篇:临床“棒喝”的技巧

3 吕洪波 文克玲 wolfga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