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未来某些科技巨头垮掉可能是因为技术太先进

已有 2914 次阅读 2018-4-23 18:23 |个人分类:经济时评|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科技公司, 技术进步, 研发投入, 市场, 破产

科学家啊你慢些走,不要脱离你的人民太远,中国大规模进入光伏电池生产领域以后,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光伏公司都相继破产了。太阳能电池的昨天就可能是芯片的明天。

特斯拉、肖克利,这些电学巨子都想过要做资本家,但是他们经营企业并不是很成功。

还有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特斯拉的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技术进步的噱头,在商业上不一定有比亚迪成功,更不用说马斯克跨界搞航天与“胶囊高铁”了。十年来,特斯拉公司几乎从来没有盈利过,这在中国A股可能早就退市了,而特斯拉目前的市值和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巨头差不多,而产量还不到人家的零头。实际上,美国市场从来不分红或者曾经不分红的“铁公鸡”高科技企业也不在少数,不论苹果、微软还是谷歌、亚马逊都不怎么喜欢分红。

中国微电子工业落后国际一线厂商2到3个摩尔周期,生产芯片性能可以差10倍。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信息通讯和电子计算机的核心芯片,中国即使生产出来,也不会有稳定的下游客户。不论是CPU、MPU,还是DSP,几乎所有的军品级和宇航级的微电子原件,中国已经做得很好,能批量出口到俄罗斯与欧盟,但是集成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即使军转民,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动。如果等集成电路工业成熟,实现全部国产化再发展移动互联网,现在手机仍然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的天下。当然全产业链芯片自主,世界上没有一个公司,甚至哪一个国家可以做得到。强悍如三星者,也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电子原件。欧洲的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其核心芯片也依赖美国。特朗普即使可以强迫苹果公司把生产线搬回美国,但是生产iPhone的电子原件也做不到100%美国造。全世界的电子工业(芯片应用产业)向东亚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两大湾区集中,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那里,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能力最强。

中兴事件和我国正在大规模发展28/35纳米制程的生产线,可能是改变世界微电子产业生态链的一根稻草,我们可能不需要等到完全掌握14纳米技术,就开始大规模进入核心芯片产业。
十年以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些科技巨头垮掉是因为技术太先进,投巨资去研发5nm乃至3nm的集成电路,但生产出来了却大量积压、卖不动。



https://m.sciencenet.cn/blog-595119-1110515.html

上一篇:中兴之痛:摩尔定律无法超越
下一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僵而不死

4 张骥 王安良 贾绍凤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