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职称晋升外送代表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精选

已有 11276 次阅读 2019-12-24 21: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职称晋升一般都需要提供学术水平的证明材料,随着学术领域反对“五唯”行动开启,更多的大学在职称评审中逐渐落实代表作制度。理论上来讲,递交代表作不一定非要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一定选择分区比较高的论文,只要足够自信,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可以的。职称晋升申请人可以采用发明专利、科技获奖、科研论文、专著等材料作为自己学术水平的佐证。根据规定,这些代表作都要外送同行专家来评定,由专家依据自己对行业的认知标准来判断申请人学术水平是否基本达到对应的职称学术要求。

       多数情况下,申请人一般都采用SCI论文作为代表作,毕竟全世界已经有9394种SCI期刊,按照ESI的22个学科分类,每个学科平均都有几百种期刊可以发表相关研究学术研究成果。如果拟采用SCI论文作为自己学术水平代表作应考虑哪些问题呢?

  1)尽量避免以开放存取付费期刊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否则容易被认为是花钱买来的。

  2) 尽量避免以那些被网络吐槽和争议性的期刊上的论文为代表作。有争议就会惹来麻烦的。

  3)尽量避免以那些标记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为代表作。容易被判断为学术投机分子。

  4)尽量避免以那些挂了一大堆基金号码的论文为代表作。对于内行来说,无论这几个基金号码相关不相关都有很大弊端。如果论文挂的几个基金号码和论文主题不相关,那么就是乱挂基金号,学术不严谨。如果挂的几个基金号码都是类似的研究内容,就涉嫌霸占垄断学术研究经费,多头交账。毕竟很多人拿个基金项目还是不容易的。

 5) 尽量避免选取发表了好几年的论文作为代表作。代表作一般都是作者比较满意的作品,代表作发表时间过长意味这申请人今年科研持续性和突破性不足。如果评审人出于好奇再检索下你的论文引用,引用次数偏低更少负面作用大。

6)尽量选取最近一年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因为刚发表,评审人也不会过分要求这个论文在谷歌和web of science的他引次数。另一方面,也意味这申请人持续在开展研究,以最新的论文为代表作也体现了申请人不断进步。

 7)尽量选取那些论文页码多的且参考文献涵盖面广的论文为代表作。除了快报类论文,一般的regular article论文的长短,引言长短和参考文献覆盖面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申请人知识面和研究工作的完整性,对国内外同行相关工作的跟进程度。

    细节决定成败。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1211349.html

上一篇:起底并列通讯作者的动机
下一篇:2020年1月Nonlinear Dynamics本期ESI高被引论文116篇

20 吴斌 郑永军 彭真明 刘珍环 徐明昆 张忆文 王从彦 李东风 孙颉 韩玉芬 孙建成 吴国成 谢蜀生 郑强 王永奉 李万峰 左小超 周洲 鹿露露 国际科学编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