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开放存取期刊为何动辄几百上千的编委?

已有 4538 次阅读 2015-12-3 00: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最近科学网上讨论最多的期刊就是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期刊了,这两个期刊独特的运行模式引发了众多的争议,打开期刊的主页查看编辑的信息,高级编辑,普通审稿编辑的队伍庞大,从编辑名字来看,很多是海外的华人,国内也有一些学者担任这些期刊的普通学术编辑。


   期刊的审稿人,编辑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期刊的水平和吸引力。

  另外,期刊上的作者群更重要,是否有大腕和大佬署名的文章在该期刊发表决定着期刊认可程度。


    Hindawi出版社几百个开放存取期刊,包括印度申办的许多开放存取期刊的编委栏上也有数量众多的编辑成员。 Hindawi 出版社旗下多数期刊因为开放存取而收取作者数量不菲的版面费而引发争议,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个旗下期刊不断有期刊被剔除SCI数据库,加剧了国内作者对这个旗下期刊的负面看法。很多国内的学者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成为Hindawi出版社一些期刊的“编委”了。一般就是在这个期刊发表过论文,或者审稿过,或者某些学者被邀请,或者自荐的。某些还没进入SCI数据库的Hindawi出版社期刊经常邀请这些“编委们”来投稿。


        这些数量巨大的编委队伍实际上就是固定的审稿人和潜在的作者队伍。一般而言,一个期刊有稳定的审稿编辑和审稿人,才可以从海量的投稿中挑选相对有意义和引发读者兴趣的稿件。对于出版社而言,普通的学术编辑和审稿人是免费的,而对于高级编辑如副主编而言,出版社必须每年支付一定的津贴(虽然很少),但对于追求利润的出版社,能节省还是节省。


    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曾经提到,年轻学者慎重担任这些有争议期刊的编委,如果真的有兴趣,可以联系那传统大出版公司如艾斯维尔,斯普林格,新加坡那个世界科学出版社,wiley出版社等相关期刊,积极参与相关期刊审稿活动,引起主编关注就可能会按照正式途径被邀请加入。对于一些口碑不好的期刊尽量避免加入这些期刊的编委。

    如果真的加入某个期刊的编委,要积极建言献策来改进期刊,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提高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我个人认为,每个期刊都该有侧重点,期刊的编辑不能太多,普通学术编辑10到20人足够了。

   

  成为期刊的编委,更多的是担待责任。


     对于国内期刊,多数期刊都是收取版面费的,如果再加上彩图制作费,一般是一个页面的彩图2000元,版面费300元,如果文章比较长,比如15到20个印刷版面,加上彩图的话,版面费差不多也近1万元了,和国外的开放期刊差不多了。

     在我们领域,做的非常好的国内期刊就算《理论物理通讯》(英文),不收取任何费用,效率也非常高,在这里点100个赞表示支持。


    对于国内核心期刊而言,如果能借鉴国外开放期刊的运行模式,也许可以杀开一条生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940651.html

上一篇:当耍横,装楞的学生吃定了老师,沉默?
下一篇:限时演讲的守时问题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