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喷涌不息的济南趵突泉

已有 4732 次阅读 2019-3-30 08:26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济南, 趵突泉, 泰山, 节水保泉

喷涌不息的济南趵突泉

前些天,在微信上流传的一个帖子里,说今年天气干旱,水源紧张,泉城济南的趵突泉已经停止了喷涌,号召大家要节约用水并希望转发云云。这样的帖子每年都能够见到,里面所说的干旱事件每年都不同,但是,趵突泉停喷的内容却每年都有。节约用水当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号召大家节约用水也需要年年讲,但是,讲的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每年都说今年趵突泉停喷,毕竟趵突泉在最近十六年内一直连续喷涌,没有停喷过(微信诞生至今也不过八年)。

众所周知,济南号称泉城,在古城有着众多的泉水,而趵突泉是这些泉水中出水量最大的一个,平均每天涌出20万吨清凉甘甜的地下水,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泉。

泉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水,趵是跳跃,突是窜出,趵突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泉水窜出地面的样子。这一点,中外的文化有相同的地方。英语spring就是跳跃,也是泉水的意思。趵突与spring的读音也有相似的音素。全世界的自流泉水都是降水经过土壤和地下砂层自然过滤的结果。

济南有这么多的泉水与济南的地理和地质结构有关。济南的南边是雄伟的泰山山脉,济南的泉水就是来自于泰山北麓的地下水。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透过有溶沟、溶洞的石灰岩,遇到不透水的变质岩层,顺岩层倾斜北流,一直流到靠近黄河南岸边的济南城区。但是,在济南城北黄河之南,有质地细密不透水岩层插入,形成华山(华不注山)、马鞍山、粟山等一系列小山,地下水遇到了这些岩体的阻挡。而济南城区正位于这个“连通器”的底部,这样,地下水就在城区经破碎的石灰岩突出地表,形成了济南的泉水。更严格地说,是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泉水涌出的地方,建筑了如今称济南的这个城市。

几千年来,这个地方的泉水除了极个别年份的极其干旱之外,一直奔涌不息。但是,由于五十年代以来济南人口的剧增,工农业用水量的指数式上升,人们对于地下水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泉水的断流几乎成了常态。原来由泉水灌注的护城河成了一汪臭水,泉城失去了它的灵魂。在这种情况下,济南全市人民节水保泉,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做出了某些必要的牺牲。

人们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基本弄清楚了这些地下水的走向。制定了“增雨、补源、置采、控流、节水”的保泉“十字方针”,注意济南南部山区的水土涵养,又在上游地区的水库中,对地下水补充水源。一方面节流、一方面开源。终于使得自2003年秋天以来,趵突泉一直保持着喷涌状态,其他泉群也基本上常年有水。泉城又恢复了生气,再加上古城区人口的大量迁出,扩大建设了大量的水面和绿地,泉城比以前更加漂亮得多。

由于华北地区近些年来一直干旱少雨,每到春天,趵突泉经常会处于“橙色警戒”状态。今年的形势更不可乐观,去冬以来,一直没有像样的雨雪,地下水位很低,趵突泉现在也正处在橙色警戒状态之中。但是,我相信,经过人们的努力,依靠科学手段,还是有可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

前几年,我用对话的形式,以趵突泉“泉神”的口吻,向年轻的游人介绍了趵突泉的历史和现状。虽然有的地方罗嗦了一点,不过还是很容易看下去的。如今修改了一下,删去了一部分内容。

关于趵突泉的对话

时间:清晨。人物:游客、趵突泉神。

游客(简称客):(边看边自言自语)哦,趵突泉,天下第一泉。如今到处都是老子天下第一。

趵突泉(简称泉):年轻人,不要什么都不信,这个问题,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客:您是?

泉:我是趵突泉神。

客:哦,失敬!不过,您也口称老子,又说是天下第一,是不是不大谦虚?

泉:这样讲好像不大谦虚,但我只是讲了一句实话。先说我有多老?我自己说多少千万岁恐怕您会怀疑我自吹,那么就少说点,说个零头,就你们人类文献的记载吧。你们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记载:“(鲁桓公)十有八年,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说的是那年正月,鲁桓公在我这儿会见了齐襄公。鲁桓公十八年,就是西元前694年,在孔子出生143年。据说老聃是孔子的老师,最多比孔子大几十岁吧,你们就称之为老子了。在老聃出生一百年来前,你们的记载上已经有我了,我口称老子应当不为过吧。

客:那文献上说的“泺”是您吗?现在旅游地假冒伪劣的东西太多了。

泉:你很认真啊!现在认真的人真的不多。既然你这样认真,我就跟你掉掉书袋吧!《春秋左氏传》杜预注:泺水在济南历城县,西北入济”。郦道元《水经注》说的更为详细:“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英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其水北为大明湖,……泺水又北流注于济,谓之泺口”。杜预是西晋杜陵人,郦道元是北魏涿州人,总不会帮我造假吧。文中所说的济,即古代的济水,已经被黄河所抢占,成了现在黄河的河道。泺水很短,从泺水之源,到泺口,总共就十来里地远近。恐怕是我国最短的名水了。

客:这样我清楚了,确有渊源,并非假冒伪劣。那么“天下第一”呢?

泉: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历史最为悠久。上面已经说过的,信史上记载过的泉水,最老且几千年来未曾消失、一直被人们关注、文献上不断记载的,我是天下第一。从先秦到汉,一直到宋元明清,代代都有记载。

其次,出水量天下第一。最大涌量达到每天24万立方米,即每秒2.8吨,平时也每天近20万吨,这样的流量,哪个比得?当然,考虑到你们科学网上认死理的人太多,跟我说起什么是天下,论什么英吉利、美利坚,还有阿非利加,纠缠不清。我这里谨慎一点,定义此处的天下就是指俺们中国人说话算数的地方

客:镇江不是有个“中泠泉”号称“天下第一泉”吗?

泉:嗨!唐末那些文人,实在可怜,他们生不逢时。那时节藩镇割据,他们无法来到北方,躲在江南一隅,如现在“小资”的样子,喝了几口水,就妄评天下。让他们来到济南,开开眼界,他们就会自叹“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客:领教了!您年高德劭,见多识广,在您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情吧?

泉:那当然!多少年来,那些个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这里吃酒的、喝茶的、谈天说地的、叹古论今的无穷无尽,做风流雅事、乱伦丑事的也不计其数。

客:您说一点儿我听听,让我开开眼?

泉:好吧。为了我说得清楚,你听得明白,先介绍一下我的家。

趵突泉。正面为观澜亭,右为泺源堂

这是我的家,一个长方形水池,东西约30米,南北约20米。我们的对面即位于池西侧的这个亭子,称“观澜亭”;右侧即北面是泺源堂;左侧为碑廊;我们现在所在的桥称“来鹤桥”。介绍完了方位、四界,就可以讲故事了。

客:从最古老的讲起?你们老人总是有这个习惯。

泉:好吧,就从老的开始说。你看见面的观澜亭了吧,亭子的后面还有一个画廊,黑乎乎的,那是一幅青铜浅浮雕。那上面就记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也就是《春秋》上说的鲁桓公会见齐襄公的故事。

鲁桓公的太太齐姜是齐襄公的妹妹。可是,齐襄公与他那同父异母的妹妹在婚前就乱伦胡搞。两国国君在边境——也就是我这里会见。从古代的礼制说,已经嫁到鲁国的齐姜是不应当去的。但是,她非得要跟去不可,鲁君也就带她去了。结果齐襄公兄妹又乱上了,鲁桓公知道后当然不高兴,两口子拌上两句嘴,齐姜就告诉了齐襄公。一次宴会之后,鲁桓公被多灌了几杯,本来心情就不好,于是乎醉了。齐襄公派了一位大力士公子彭生,在把鲁桓公抱上车时将他夹死了。

齐国强,鲁国弱。弱国无外交,齐国把责任往彭生身上一推,让彭生作替死鬼,鲁桓公死了也就死了。他的儿子上台,又娶了一位齐国的公主做太太,照样怕老婆做乌龟,那是后话,这里不提

以强凌弱,直到现在,世界的事情不还是这样吗?这件事的两千六百二十一年以后的五月三日,残忍的东洋鬼子又在我的身边杀害了一万七千多中国军民,把外交代表割去耳鼻去杀死。哎!惨哪!弱国无能,弱国受辱。总而言之,一个国不能弱啊。弱就受欺负。不说这个了,说说也要流泪,这件事以后专门再详细说吧。

客:好的。换个话题,有件事,您的名字为什么这样怪?这个“趵”字换个地方恐怕没有几个人认识。

泉:我本来就叫泺源,泺水之源,我想大概有人叫我泺泉或泺流泉的。这个泺字,古人读音与“泊”“瀑”相近,暂记为po吧。后来,人们读半边字,泺字慢慢的读成快乐的乐(与洛同音)。可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专用名称发音是很难改的,人们仍然叫我po泉或po流泉,写下来就成了“瀑流泉”。到了宋代,济南(当时称齐州)来了一个贤太守,姓曾名巩,江西南丰人士,为济南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时候,盖了两个宾馆,称为南北二堂,其中南堂就在我边上,称为“泺源堂”。为此,曾太守写了一篇文章《齐州二堂记》。就在这篇文章中,他称我为“趵突泉”。趵就是跳跃,你看我的水,是不是像从地底下跳出来的? 趵突与瀑流音也相近似。这个名字好啊,大家都喜欢。曾太守,有学问,大家把他名列唐宋八大家。

客:是很好!那个泺源堂就是现在您北面的那个泺源堂?

泉:哪里!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难以持久。加上经常的战火纷飞,火烧了,虫蛀了,政府没有了,老百姓逃跑了之类事情,经常发生。如今的泺源堂这个院落是明代的建筑,院里前后三幢建筑。前面的是泺源堂,第二幢是娥英祠,供娥皇女英,最后一幢是三圣殿,供尧舜禹

像我这样的好地方、好景致,自古以来,来做诗的名人不计其数。有两句,是宋朝皇帝的子孙赵孟頫的诗句中的一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现在挂在我边上的泺源堂的楹柱上,我很喜欢。

客:赵孟頫,我知道,小时候还临过他的帖。他跟济南很有感情,他画了有名的“鹊华秋色图”,是乾隆皇帝心爱的宝贝,画上的鹊华秋色四个大字,就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画中东北角那座“倒置窝头”的山就是对联中所说的华不注吧?

泉:说的不错。说起乾隆,他在这里也有诗。他是学他的爷爷康熙,康熙皇帝到我这里来过三次……

(突然,锣声响起,京胡声大作)

客:您怎么不说了?

泉:我讲太多了,太阳升高,人们都来晨练、唱戏了。我该回去了,你自己看吧。再见!

(趵突泉神突然消失)

客:多谢您老人家!再见!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170454.html

上一篇:同名共香馨,不是一家人
下一篇:说“丐”与“丏”

5 尤明庆 郑永军 刘钢 张勇 刘光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