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 精选

已有 7052 次阅读 2012-11-19 07:5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学生, 素质, 北大, 出路, 焦菊隐

办学的人、教学的人都喜欢好学生,差生好像都不受欢迎,特别是现在,校方和教师更是对好学生关心得无微不至,甚至肯出高价去抢一个好学生,对差生则如见瘟神,恨不得“纸船明烛照天烧”。但是,无论那里,学生都有相对好一些和差一些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所谓差生是烧不走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要关心和培养好学生,我们更要关心所谓差生,总之要关心每一个学生。

上世纪30年代,有一所中华戏剧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京剧人才的新式学校,校长是焦菊隐先生。这个学校当年的学生、著名京剧演员、该校有名的“四块玉”之一白玉薇回忆说:我记得我刚进校时,焦校长每天约三个孩子到他家去吃饭,学校有个布告牌,上面写着三个人的名字:一个好角儿,一个中间状态的,一个学得差的。可见每个同学都能到他家去吃饭。他不歧视学生,不管学生学得好还是不好,他都愿意接近,并且尽量帮助学生,这样即使学得差的学生也没有自卑感,愿意学好。他常对我们说:“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每个学生都有事业。将来行的到台上演,不行的改场面,再不行的学化装,看戏箱,看行头”他造就孩子,每个孩子也都需要造就。(白玉薇:《我在中华戏校的前前后后》)

对于戏校的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演好戏的,各人的天赋不同,有人就是再努力也不能成为好角。但是,焦校长让他们“有出路”,可以“改场面”(粗略的说,京剧的场面就是乐队),唱戏不成可以拉琴、打鼓,拉琴、打鼓也不行可以学化装,看戏箱,看行头(行头主要指服装)。这样,学生总有出路。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多么好的目标!这不但是戏校的目标,也应该是所有学校的目标,更应该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目标。

然而,让每个学生有出路,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成功的,除了平等地等待每个学生之外,需要有具体措施。比如,戏校就要让学生学习各种行当,所有的学生都先跑龙套,学习各种角色等等。如果因为认为某种技术比如看戏箱“不重要”而不交代,学生将来怎么看戏箱?不接触“场面”,怎么知道这个学生对拉琴有天赋,将来可以改场面,去拉琴。

同样,我们的大中小学,要让每个学生有出路。我们必须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做管理、做老板或者做科学研究等等。这样,我们的大中小学除了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之外,也应当认真开好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天赋。而现在的许多中小学,只为升学服务,只管为升学考试而设置的课程开绿灯。对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就马马虎虎开课,甚至指导和教唆学生在统考时抄袭作弊、蒙混过关。许多大学只为考研服务,甚至对考研不需要的课程或不需要的部分就让学生自学。这种只为所谓好学生的教育是与上面说到的“让每个学生有出路”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

我们的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作为社会公民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的有出路。素质好的人,做什么都容易胜任。“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到工厂去劳动,分别做车、钳、铆、电、焊工,一两个星期以后,就比许多干了一两年的学徒工干得好。老师傅们说:到底是科技大学的,一点就通。前两年,几乎人人皆知的那位北大毕业生去卖肉,卖肉就卖得很有的水平,说明他素质好。素质好,干什么都有出路。相反的例子,有的人素质差,三十多岁读研究生混个毕业,光想着做个作家,写出来东西一塌糊涂,结果什么都做不了,自己都不能喂饱自己,反而连累老爹老娘。所以,要让每个学生有出路,就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使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所谓研究,并不是说一定善于写论文。做基础研究、写论文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使是在毕业研究生中也是少数。但是,所有的研究生都要有研究能力,有做研究的水平。我们国家就是缺少大批做什么都认真研究的人才。做什么都需要研究,在工厂、在农村、做买卖,比如卖猪肉的,都需要认真研究。我们与德国、日本相比,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许许多多的看上去不起眼的发明创造。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不知道做事情、搞研究也要从小的方面开始。除了心态之外,素质差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与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教育水平有关,真正学到的东西太少,花架子太多。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研究生学习期间,一定要打好研究的基础,要多学习一些东西。但是现在许多导师光想着让研究生做题目,多出文章(讲一句公道话,这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或单位对导师的考核制度逼的),随随便便选几门最容易的课程,早早的进实验室,早早的开题做实验。几年研究生学习,看上去文章发了不少,导师高兴、学生高兴、学校领导高兴,但是基础很差,知识面很小,毕业以后换个方向,就什么都不会了。如果在研究生时从事的这个方向找不到工作,就麻烦了。

我想起前二十多年,学量子化学的研究生,许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并未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从事制药、石油勘探、金融银行等等方面的工作,照样工作很出色、生活得很好。原因是他们既懂化学、又懂物理,又都是编计算机程序的高手,到哪里都是编程序,解微分方程。最近十几年就不行了,许多学习量子化学的学生学到的课程很少,只使用买来的软件工作,自己不会至少不精于编程,文章发了许许多多,影响因子也不低,但找工作就困难多了。

总之,大中小学包括研究生教育都是打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基础,而现在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花架子。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基础。有好的基础,干什么都行。没有好的基础,光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几乎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这个方面,真的需要对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专家进行启蒙教育。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633887.html

上一篇:无知与无耻 ——兼说无耻之尤的副总编辑
下一篇:说“出息”

28 黄晓磊 李威 刘洋 赵斌 张海霞 杨秀海 吴飞鹏 王晓明 喻海良 曹建军 王开开 唐常杰 赵豪飞 单睿智 璩存勇 褚昭明 王春艳 张骥 李天成 寇飞 汤治国 李宇斌 谢海燕 白龙亮 fansg Arthur1992 anran123 zhaor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