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Proactive Rather Than Reactiv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徐峰

博文

今天,我们怎样与时俱进开学术会?

已有 4081 次阅读 2012-10-2 21: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今天

今天,我们怎样与时俱进开学术会?

 

徐峰

 

今年春天4月,我参加了在中原大地召开的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这个会规模很大,主办方称有2000多人。有国外著名的药代动力学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Leslie Z.Benet教授做大会报告,这是我最初从事临床药学研究最为心仪的大牌教授,也是吸引我与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生得此见大师一面,实乃快事。然而,这个学术会议最让我吃惊、难忘的,是它开幕式场面的壮观,用热烈隆重、锣鼓喧天之类的词形容不算为过。医学会、卫生厅、校院领导次第登场致辞,美女俊男载热歌载热舞、沙画大师即兴展示才艺,都让人叹为观止。因为人多,所以开幕式的过程中,人们进进出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各种搞怪的、流行音乐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台下的讲话声与台上的歌舞声乐,水乳交融成一部混响。这是我这么多年参加学术会议,第一次碰到如此大场面,有点不知所以,疑是置身一场秀中。记忆中的学术会议从来没有这样过,最多是招待晚宴时会有一些表演。想来学术会议的举办模式是与时俱进了。

 

7月底,我到日本大阪参加了第10届日本临床肿瘤学年会。几天会议下来,筋疲力尽,非常累。想想小日本之所为小日本,有些方面还真值得我们去思量。开幕式,大会主席、近畿大学医学部的中川和彦教授,一人站在台上致辞5分钟,讲了下会议的筹备情况、到会情况,表示了对与会人士的感谢,就散了。大家各自到自己感兴趣的分会场去了。没有领导讲话,没有歌舞升平,简单到让我惊讶。(我以为日本的开幕式也会我们中原的大会一样)。分会场很多,很多都是自己想去了解的,所以,人们游走在各个分会场。午餐时分,人手一个盒饭,安静地在会场,一边用餐,一边听报告。值得一提的是,用餐的听众没有任何噪音,根本没有听到任何一下手机的铃声。这个会的运行,从头到尾,循的是传统的旧式。

 

好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不都是中原的全国会议一样的模式。最近,上海药学会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2012年上海医院药学会议。会议的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在台上简单地介绍了一些情况,自然也有领导和嘉宾捧场,但没有安排太多的讲话,很快就进入大会报告程序。这真是令人高兴的。

 

学术会议怎么开,我想这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无论如何,我们的学术会议,毕竟是学术在前。有些震耳欲聋的歌舞、有些吸引眼球的秀还是不要的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891-618681.html

上一篇:再见,广州!你好,上海!
下一篇:你已死,我也会死,天上再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中年

1 smuxu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