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qr

博文

但愿无假

已有 3259 次阅读 2012-2-7 14:29 |个人分类:闲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但愿无假

但愿无假

 

写了一系列关于假的博文,到此结束。都是1520年前的事儿了。

我想,每一个老地质工作者身后,都会有一串故事,但大多数人不愿写。我为什么写了,而且写的都是令人不愉快的事儿,我自以为,我很热爱这个事业,写假是为“但愿无假”。

有先人说过:“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就是说,这些事儿的发生,并不奇怪,以后也不会杜绝。事实证明,现在的假也是有的,我的希望依然是“但愿无假”。

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工作,鲜为人知。特殊在什么地方,以本人所见主要有:

1、异常艰苦,每年与亲人别离,深山老林,大漠砂荒,盐碱地、沼泽地,与野兽相伴,被蚊虫叮咬,住帐篷,饮山泉,海带黄豆,吃得人发烦,不时用野菜下饭……所以许多人不愿意出野外:有的精英升官了,可以少出或不出野外了;有的精英改行干行政、干后勤也不用出野外了;有的精英大改行调离地质系统,永远不出野外了;有的精英通过考研、深造等也不用出野外了。结果造成野外第一线人员奇缺,使野外地质工作质量受到影响……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

2、以有限的已知,探求无限的未知。这有限的已知,大多数要靠花钱来求得。也就是要动用探槽、浅井、钻探、坑道等等。判断、探索本身,就潜藏着正确与不正确、对与错、真与假的矛盾,是允许的,问题是一和钱连起来,人为的假就掺和了进来,带来很多麻烦。人为的假就容易披上合理的假的外衣,使这一矛盾复杂化,所以人为的假也就很容易过关。

3、地质行业是百科全书。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可以搞专题。在野外则不行,每个人必须是“万金油”。不懂古生物,就不懂地层和地质年代,就无法进行地层对比;不懂化学,就不懂元素在地壳中的运移规律,就无法正确地分析和利用化探成果;不懂物理学,就无法掌握地壳运动规律,就不懂地质构造,就无法运用磁法、电法、重力、放射性等等测量成果;不懂数学,就不懂地质学中的种种计算,就对各种点、线、面、体的空间关系糊里糊涂,地质图上的内容就会站不起来,同样,不懂数学也就不懂测量学……

上述特征与当前野外地质工作本身,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现在的工作状态是能“应付”就行。因“应付”的主人大多不懂地质,好“对付”。

说一句十分荒唐的话,“不会造假的地质人员,肯定是不合格的地质人员;但合格的地质人员,绝不会造假!”一个合格的地质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懂得全面地系统地搜集点点滴滴的资料,前后左右上下考虑的周全,一个微妙的细节逃不出他们的眼睛,出自他们手的资料,图件、文字很难挑出毛病,所以他们从来不造假,但不等于没有“假”,资料挑不出毛病,不等于与实际完全附合;相反,一个不合格的技术人员,他肯定不会造假,因为他不全懂什么是真,明摆着的现象他看不出来,真假界线分不清楚,所以他弄出来的东西,必定有假,这个假不是故意造的(他不会造),是必然会出现的。可见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何等重要。

每一个地质技术人员,就是这样在苦与乐、对与错、真与假的夾缝中工作着,靠自己的良心和技术维系着大体的平衡。良心和技术,二者有一个出了问题,假都是难免的。良心上的错儿——不要出大的问题;技术上的错儿——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人员,都在所难免。也许有人会说,你写了这一系列博文,这不是又反过来为假开脱吗?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得不实话实说。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2281-535069.html

上一篇:不被人重视的假
下一篇:一路同行

16 李学宽 吕喆 刘洋 苏德辰 马磊 武夷山 朱志敏 赵建民 卢宏超 徐长庆 王春艳 徐迎晓 陈学雷 吕洪波 于春水 毕鹏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