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soph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nosophy

博文

母语,外语,自言自语?

已有 4393 次阅读 2012-8-9 14:11 |个人分类:英语学习|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思维, 外语

学外语,应该不是为了把外语学成母语,这无可辩驳。但是,大多数却真是把外语学成了母语。这又如何解释呢?还是再费一把劲试着解释解释吧!

比如学汉语,生字,当然用汉语解释;生词,汉语解释加上汉语的意思,这叫做学汉语。那么,英语呢?没有生字,只有生词,解释应该用什么语呢?应该英语吧,才能叫做学英语吧?意思应该是什么语的呢?应该是英语的吧,才能叫做学英语吧?是不是?(初级不行,但要尽快变成行!)

今日有幸同一位来美国一年半的中国学生聊天。该男生自中国的幼稚园时代就开始学英语了,已经获得中外双学士学位,目前就读美国的硕士课程,其有趣的经历之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居然有机会使用全英文的课本,但是,却是如此使用的:

课本是英文的,教师却用汉语讲课(或者不会,或者不屑,或者其它?),学员们只好阅读了英文却思维中文,这叫做code-switching。而考试呢,却是全英文的。于是乎,学员们的阅读了英文考试题目后习惯建立的中文思维还需要转变成不习惯的英文写下来,至于写出来的是否能叫做英文,甚至是不是人话,又当别论。但是,这种code-switching是需要时间同速度的。难道汉语为母语的思维速度是其他语言为母语者的若干倍,快得不得了吗?双语思维,速度居然是单语思维的一倍,要是会80门语言,人家别人80秒才勉强想明白的,岂不是自己就成了1秒钟就能“顿悟”的天才了吗?哈哈!要是这样的话,就连爱因斯坦从坟墓里跳出来,都能再一次马上被气死!

很显然,对大多数常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汉语用汉语思维,英语用英语思维才对!前面那种方法,真是阴损,坑人!现在的词汇叫做“坑爹”!

来到了美国了,发现听英语课却还在不可避免地思维汉语,读英文书却还在义无反顾地思维中文!这样,英语英文跟得上吗?真是笑话!既然来到了美国,英语英文的就是同美国同龄同级者在玩儿了!难道拿汉语中文打败美国佬吗?这可是一定能打败的,因为美国佬根本就不会嘛!中文有个笑话说,下象棋赢了羽毛球冠军,打羽毛球赢了象棋冠军,此之谓也!

加拿大有份研究,本地大学生词汇量平均4万,国际大学生词汇量平均5千,拿5千,干掉4万,当然能了,5比4大嘛!

幼稚园1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这就是17年了。非要等到来美国1年多才真正领会学英语英文的问题,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学子的,所有走过类似道路的学子的,事情了!中国学英语的有多少人呢:三亿到四亿!难道是为了18年后才开始变成一条好汉吗?哈哈!而且,就算是汉语中文的好汉,即使都达到了汉语中文大师级别,到了英语英文里面,什么用也没有!英语英文只要是不知道,且需要知道的,都不得不从头学,零起步!

回复的修订:
急于回答则思考就会有偏差,不容易全面一些,只好在此补充了。

英语思考,一般应该是越来越英语,思考不出汉语的。汉语思考呢,自然应该是越来越汉语了,也思考不出英语嘛!那么,汉语圈子里面的所谓“弊端”,本来就是诞生于汉语圈子的,即不是“借鉴”来的,也不是“剽窃”来的,真正是在汉语圈子里面“创造”出来的,那么,在越来越汉语的大趋势下,难道不会越来越弊端吗?很多地方说什么要“改变现状”,现状就是现状,改变了还叫作现状吗?改了就成了“未来状”了!或者叫做当时,也就是未来,的“现状”。而且,难道能确定“未来状”一定好于、优于“现状”吗?假如越来越中国加上越来越“弊端”,岂不是“现状”也会越来越“现状”吗?哈哈!

思考题:
不同语言的思维一定不同,思维汉语铁定出不来英语,思维英语也铁定出不来汉语,把大脑“撕”破了也出不来!除非单独分别学过,铁定重复学过,达到能用那个特定语言思维的水平,且接着用那个特定语言思维,来提高那个特定语言的思维能力。那么,

哪种思维快而有效率呢?
哪种思维有创新呢?
哪种思维容易剽窃呢?
哪种思维容易骂人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弊端且愈演愈烈呢?
哪种思维使人觉得学会了点儿外语却根本不会用外语呢?
哪种思维创造了半天也出不来只好山寨呢?
哪种思维容易装大爷呢?
哪种思维容易装孙子呢?
哪种思维容易形成日不落语言文字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日不落抱团民族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攘外必先安内,整起自己同族人来不择手段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见了外国人都是祖宗,顶礼膜拜外带一个响屁都不敢放呢?
种思维容易在多选中,多选被某种思维造出来之后,选中有用的呢?
哪种思维即使选择都有了,比如对某些问题的答案,也容易照样不知道哪个对呢?
......
等等,等等!

仅供讨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9060-600548.html

上一篇:In 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live?
下一篇:学习英语到底有什么用?

2 王芳 张乾兵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