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heli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helijian

博文

职业生涯管理及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

已有 4133 次阅读 2011-5-31 22:55 |个人分类:教学相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大学生, 路线图, 高校教师, 指挥棒, 职业生涯

  我已经在高校工作了17个年头,再有20年,也就要退休了。近半年来,对自己今后的路应该如何走,始终在做着思考,逐步明确了自己职业生涯生半段的原则:教学和教学研究第一,科研量力而为,轻易不涉足行政。关于这一原则的可行性、价值等也逐渐明朗,近期可以就此写篇研究论文。在阅读徐延宇著的《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时,注意到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部分的内容,很有启发,遂摘记在本文中。
  对我的启示:这或许就是我“对早期职业生涯”的“重新评估”,这是一个“转折点”,在渡过17年的适应和能力成长阶段后,更要着重努力工作,按自己的标准有所成就了。或许也标志着我自己进入“个人的自主概念化阶段”,建立了“有特色的教育理念”,至少可以坚定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走了。
  对类似我这样“半老“的职业人士的可能启发:是否有必要抬头看一下路了?你处于哪个阶段?
  对刚起步的职业人士的可能启发:对照各种理论,为自己拟一个(粗线条的)发展路线图。
  对大学生的可能启发是:很悲哀地发现当代大学生们的前期职业生涯发展及职业准备期大都被高考的指挥棒给搅了。这是目前高等教育困境中,来自学生方面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现实的选择是亡羊补牢。关于职前教育,本与接受过的初中等教育不冲突,牺牲了的是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所以,大学生多想想自己“幻想期”时的理想,争取在1-2年内补上“尝试期”应该的经历,从大三开始现实地考虑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做自己爱做的事,从事自己理想中的职业,还是有机会的。该如何做呢?大学生应该考虑并主动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现实的结合占;而我们这些为师之人,也应考虑在这方面如何给大学生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另外,找个工作将会从一而终、希望参加工作一两年内就要出人头地、有车有房之类的观念和期望也要改改,职业生涯及成功是几十年的事情,要从长计议。

  【以下是我的读书摘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管理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是建立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基础上的。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都必须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各种理论。
  (1)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关注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
  幻想期:11岁以前的儿童时期;
  尝试期:11-17岁;
  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阶段。
  (2)格林豪斯的职业发展阶段论
  第一阶段,职业准备。0-18岁。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前教育。
  第二阶段,查看组织。18-25岁。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第三阶段,职业生涯初期。25-40岁。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第五阶段,职业生涯后期。55岁至退休。继续保持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
  (3)萨柏职业发展阶段论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0-14岁),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对职业好奇占主导地位,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再细分为3个时期:幻想期(10岁以前),儿童对外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并进行模仿;兴趣期(11-12岁),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相符合,有意识地进行能力培养。
  第二阶段,探索时期(15-24岁),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的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也分为3个时期: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过渡期(18-21岁),正式进入职业,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明确某种职业倾向;尝试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
  第三阶段,建立阶段(25-44岁),获取一个合适的工作领域,并谋求发展。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可以再分为2个时期:尝试期(25-30岁),个人所选的职业中安顿下来,重点是寻求职业及生活上的稳定;稳定期(31-44岁),致力于实现职业目标,是富有创造性的时期。职业中期可能会出现危机,发现自己偏离职业目标或者发现了新的目标,此时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需求,成为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第四阶段,维持阶段(45-64岁),在较长时期内开发新的技能,维护已经获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维持家庭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寻找接替自身职位的人选。
  第五阶段,衰退阶段(65岁以后),逐步退出和结束职业,开发社会角色,减少权利和责任,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
  很多学者将职业发展和管理运用在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中,形成了对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1)霍奇金森按年龄的划分为七个阶段:进入成人世界阶段(22-29岁),转变阶段(约28-32岁),成家和向上发展阶段(30-35岁),成为自己阶段(35-39岁),中年阶段(39-43岁),重新稳定阶段(43-50岁),老年阶段(50岁-退休)。
  (2)弗里德曼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简单适应/学科关注期,教师对自身角色有简单的认识,主要关注所在学科;第二阶段称为从关注学科到关注教学方法的转变期;第三阶段是反思阶段;第四阶段为思维和行动的选择模式阶段;第五阶段是个人的自主概念化阶段,即建立有特色的教育理念,成为期教师的指导者。

  (阅读建议:读者可以回到本文开头,按博主提示的可能启发,做一个简短的思考。)
  


https://m.sciencenet.cn/blog-64000-450151.html

上一篇:不比钱
下一篇: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结束语附学生总结、致谢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