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小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man 我是少数时,考验自己的勇气;我是多数时,考验自己的宽容。

博文

脑残的科学网,同意的进来顶

已有 3193 次阅读 2011-1-26 14:06 |个人分类:记录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博客, 朋友, 用户, 我的好友, 好友动态

虽然很不喜欢科学网的新系统,但我觉得我喜欢不喜欢这个新系统不是很重要,毕竟也不是人家请我来了。只是觉得很奇怪,是谁给你们权利把我们的好友都给整没了?虽然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话,但是这个家长是不是太霸道了?
 
稍微懂点信息系统的都知道,升级系统的时候最好让老用户们平滑过渡,最好是一种没有任何不适的过渡。因此功能最好一点点加,一点点来改进系统让用户去适应。科学网好很,上来就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变化,你的用户群能适应吗?
 
以前科学网系统很有用的功能就是“好友动态”,我的好友栏里是几乎科学网上所有研究复杂网络方面博主,每天刷新一下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博客了,很方便。现在倒好,一个都没有了,我也不想一个个加了。
 
你们搞什么搞,升级新系统无可非议,脑袋正常的方式是保留人家的好友不动,要开发双向好友功能的话,把相互之间是好友的链接强化一下显示就行;甚至脑袋活一点的,可以除了以前的好友以外,再开发出其他的朋友选项来代表双向好友,比如可以叫挚友嘛;只有脑子不好使的,才会不使用用户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大量连接性关系;即使你们自己脑残不使用这些链接关系,也应该尊重科学网的用户吧,你就不能提前发个通知告诉大家一声,让大家自己保存一下吗?是不是太不拿人民群众当回事了?
 
无论是哪个在线系统,我还没看到过系统方居然大胆到能让大家以前的链接不算了,重新来整双向链接。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双向链接将使超级节点的链接大量消失,他们也就失去了广大草根用户的关注,因此科学网活跃用户的点击量大大降低,这样下去对于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仅仅这一个朋友的重新设定就给科学网少很多点击率和用户的黏贴度!我觉得双向链接至少减慢了科学网一半用户的活跃度。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rss订阅的方式来得知韩寒博客的动向,我们可以在微博上关注刘翔的一言一行,如果你让这些行为都变成双向的,韩寒会接受多少个人来订阅他的博客呢?追求双向链接是傻的不能再傻的想法了!
 
你觉得一个小研究生,好意思发信息让一个院士成为他的朋友吗?即使他好意思,院士愿意成为他的朋友吗?即便他们之间真的成为朋友了,你们的新系统傻乎乎的一遍又一遍的把这个研究生写得和他女朋友爬山的博文推荐给院士?这合适吗!一个很简单的单向关注不就完了吗?
 
做复杂网络的,应该都看了很多网络的度分布,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系统都是出度和入度相差很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度分布一般是幂律分布,入度超过正常朋友数量(150-200)的节点可能很少,但是他们的朋友数量非常多,科学网现在基本上通过双向链接把这些人给灭掉了。
 
看新系统的意思,科学网是要从以前以博客文章为中心向在线社会网络过渡,这是一个很烂的选择。本质上,在线社会系统如facebook、人人网等和博客系统(也包括微博)相差很大。对于博客性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高影响力博文的数量,这样的博文或者博主越多,就会越成功。我们看某篇博文的原因并不依赖于社会关系,关注也不代表社会关系。而在线社会网络实际上却是社会关系的线上重建,其目的在于不断地建立、强化和聚合用户之间的社会联系。科学网上的博主大多都是高校老师和科技研究人员,他们分布的地域比较广,感觉好像没有社会化的地理基础,而且大多数用户都很忙,没有校园大学生和年轻人在线时间那么长,不可能整天上来构建社会关系,因此科学网社会化能有什么效果呢?
 
实际上科学网要想不断发展很简单,就是不断忽悠科学牛人们到科学网上建博客,发博文,这样很多人就被吸引来了。
 
做任何系统,都需要关注用户需求、了解目标用户的特征,科学网的新版本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吗?反正经过我这几天的观察,科学网的绝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而且新系统不怎么完善,好像没有经过很好的测试就匆匆推出了。
 
另外我也搞不懂,现在的圈子功能有什么用呢?以前的圈子有很好的聚合特性兴趣用户的功能,现在好像失去意义了。
 
要论自废武功的能力,新系统确实很强大! facebook为了用户之间能多有一条链接画了万千心思,而科学网为了断开用户间的一条链接,花的心思也不少!
 
后记:后来看看题目,觉得“脑残”这个词不是太文明,不过我觉得要想别人不骂你脑残,还是用数字说话比较好,科学网能否晒一下上新系统以后的博文访问量?


https://m.sciencenet.cn/blog-64458-408029.html

上一篇:为什么我们要回家过年?
下一篇:《财经郎眼》 春运,何日解民哀

8 丁甜 陈辉 丛远新 曹广福 胡延庆 陆君安 伊振中 马剑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