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ng00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peng001 我只想做些喜欢做的事,比如研究数学问题,或者睡一会

博文

论“学”与“术”

已有 4953 次阅读 2009-5-2 12:19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在班车生,和一个同事聊天:

“你从事的是什么方向啊?” 

“泛函分析。”

“泛函分析有什么用啊?”

“泛函分析最早是从变分法引入的,后来在量子力学中有很多用处,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量子计算机就用到泛函分析.................”

“那你现在在做什么问题呢?”

“往大了说是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主要回答别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有何用途?”

“...................................”

我们常常对别人(也对自己)说我们是搞学术的。我认为“学术”包含了两个意思,“学”,科学简称,主要是为解决问题而形成的理论,“术”,技术简称,主要是为解决问题而形成的方法。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术”情有独钟,从勾股定理到pai的计算,都是术的功劳,更不用提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了。而西方人似乎更重视“学”的重要,从几何原本的公理化思想到微积分的创立,集合论的建立,都是对方法的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理论,时至今日,此风不减。

在中国高校,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你是搞“术”的,可能一个横向课题动则上千万;如果你是搞“学”的,可能就只能指望国家有限的纵向经费,而就十几万或几十万,(能有几个人拿到973的大项目?),都不好意思跟搞“术”的人讲。长此以往,大量优秀的人才都去搞“术”了,男怕入错行,既然“学”这么辛苦,又清贫,不划算,还是“术”好!也许对个人而言,这是对的,但对整个国家呢?历史经验表明,很多“术”上的突破是由“学”来的(比如计算机,原子弹等等),如果长期重“术”轻“学”的话,“学”上不去,“术”终究是上不去的。

谈到国家利益,曾经有一个搞“术”的人对我说,我们对国家的贡献比写几篇垃圾论文要大得多!是啊,我不知道我的“垃圾”论文会对国家的GDP有何贡献,但我知道,目前很多成熟的“术”,都是建立在几十甚至上百年前的“学”的基础上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尖的东西并不多,创新性更是少得可怜,缺乏“学”的支撑,很多“术”的方法变成了拿来主义——“赶超(照搬,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正是由于长期的对“学”的不重视,投入不足,才导致人们对“学”的不屑一顾。人才流失,我想是体制原因之外,造成大量论文成为“垃圾”论文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想,基础科学是“有用的”,虽然我不知道怎么用,但我坚信最终是会有用的!请从心里尊重“学”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75-229431.html

上一篇:基金支持与科学研究——青年教师科研思考
下一篇:论“学”与“术”一文的一个评论和回复

4 武夷山 杨秀海 周春雷 王哲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