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狗是狗非与人是人非

已有 2414 次阅读 2011-4-19 08:5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郑风田:狗是狗非与人是人非
京哈高速公路抢狗一幕,引来多种口水仗,其实这些“狗事”反映的则是“人”是“人”非。
在美国等西方文化中,狗是人类最伟大的朋友,他们看到了狗“听主人话,对主人忠诚”的一面。而在韩流文化中,甚至整个朝鲜民族,吃狗肉的传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泡菜、冷面、狗肉是朝鲜民族饮食的招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一直不是个好角色,诸如: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哈吧狗,狗急跳墙等等,净是特别难听的,我们的文化看到了狗的恶行一面。这也可能跟古代富贵之家养大狼狗看门有关。目前我国这三种文化交融,爱狗者、恨狗者、爱吃狗肉者数量都很庞大,由此在“狗是狗非”问题上产生各种文化冲突。正确处理这种矛盾还是应该回到我中华民族的传统上:包容。爱狗的人,你可以继续去尽情地爱,但也不要由爱生恨,去剥夺别人吃狗肉的习惯!更不应该再继续开着大奔去阻档别人卖点小狗换点活命钱。当然爱吃狗肉之人,也别太张杨了,适当的避一避,狗肉馆还是设置在比较偏僻一点的地方为佳。
“狗是人类最伟大的朋友”这一直是欧美国家一般家庭的写照,西方人说如果你说他们象狗一样,他们会激动的不得了,因为他们觉得狗的忠诚可靠是一大美德;但如果你说一个中国人象狗一样,即使那些狂热爱狗一族,估计也绝对受不了,要和你干仗。因为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狗的丑陋一面:狗仗人势一直根深蒂固!韩国人历来有吃狗肉的习惯,这在国际欧美文化占主流的话语体系中,韩国人一直被丑化。欧美那些极端的爱狗协会,经常会跑到韩国闹。但韩国人对狗肉美味的留恋,虽然跟美国是最亲密盟友,但在狗是狗非的问题上,倒一直坚持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该吃还是吃。
我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家,近年来拿来主义文化盛行,美国的爱狗文化在大中城市很盛行,而且集中在一批高收入的“白骨精”群体中,但不幸的是,韩流在我国也刮得很厉害,韩国吃狗肉的文化在东北扩展得很盛行,再加上东北朝鲜族数量众多,所以在东北的不少大街小巷,狗肉馆多得是,从东北到北京,吃狗肉也是一景。这让那些已接受美式文化,把狗看作人类最伟大朋友的群体极度不满,时不时地要搞些行动解解气。这次开着奔驰拦运狗车者,应该就是属于白骨精一族。
中国都是那些人养狗呢?有两大类,一类集中在农村,农村人广人稀,养狗主要是用来看家,狗的待遇也很低,主要靠吃剩饭,啃剩骨头,甚至吃人的排泄物为生,这也是狗的地位在我国农村一直不高的原因。这个群体数量应该变化不太大;另外一个群体就是城市先富起来一族,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把养狗当成养朋友,狗成了人的伙伴,狗的地位与待遇也陡升,正与人的地位看齐,富有家庭养狗一天的费用甚至胜过贫困地区数人一天的生活费用。还经常有一些富贵之人晒狗食,真是奢侈哟!还有一些爱狗之人,孩子可以不养,但狗一定得养,更有一些人觉得养孩子不如养狗。这个群体随着美式文化在中国流传,规模膨胀很快。还有那些空巢一族,把养狗当作精神寄托。城市养狗群体收入一般都比较高,把狗当人看,有时会觉得狗比人重要。
其实我国爱狗者与恨狗者数量都很大。近年来我国城市养狗的家庭迅猛增长,一大批狗爱狗者成长起来,但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部分养狗者素质不行,对狗疏予管理,给另外一些不喜欢狗者的生活带来太多的威胁:比如被咬;狂犬疫情频发等。由于城市居住密度太大,一个小区内经常会发生爱狗与非爱狗之人的冲突,比如你牵一个大狼狗上电梯,对普通人来讲,真是挺吓人的。如果住别墅,空间太大,养狗解闷,没有问题。但如果住在高楼大厦,养狗往往侵犯了别人的利益。
于是我国出现各种各样的禁狗令与打狗声音。这种声音传到欧美国家那些狂热喜欢狗的国家,又会对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实欧美国家人均养狗量比我国数量多多了,但由于他们一般家庭居民面积宽阔,人口密度远低于我国,养狗人又自学遵守各种各样严密的规章制度,所以一般人与狗还可以相安无事。我国近年来迅猛增长的养狗数量,滞后的法律及养狗人滞后的公德教教育缺失,使狗不幸屡屡成为那些不文明养狗者的牺牲品,正是部分养狗者的素质跟不上,使另外一个群体对狗产生痛恨的心理。所以除了要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定完善外,还必须对养狗者进行培训班,就如开车必须要拿驾照一样。唯有这样,才能使未来这两个群体相遇而安。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007-434822.html

上一篇:  郑风田:网易猪怎么做才能掀起真革命?
下一篇:郑风田:从药案看死刑是否该废除

4 吕喆 文双春 杨秀海 郑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