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速度随想

已有 3350 次阅读 2009-9-7 08:41 |个人分类:闲思偶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社会, 生活, 发展, 人生, 速度

不管你读过书或没读过书,对速度一词都不会陌生。只要你在动或者能够感受到你周围的物体在动,那你感觉到的就是速度。哲学上讲的好: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之中。也许你使用的不是速度这个词,“你走路快”或者“他走路慢”,这其中隐含的就是“速度”的快慢,就是指单位时间所经过的距离,即距离除以时间。
 
平常,我们无时不与速度发生关系,可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理解过或者说没有好好体会过。来来去去,生活似乎本来就是这么自然。自从我开车以后,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我对车辆控制的能力。在复杂路段,速度已经很慢了,可是还是手忙脚乱地控制不了;而在路面开阔、情况简单的路面上,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总感觉车跑得慢。速度,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我们对速度感觉是需要参照物的。感觉车的快慢,我们一般是以车外的物体后移的快慢来感觉,当然也可以与驾驶者的反应快慢来对照。
 
我们常常感慨周围的事物变化的快或者是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是将周围的事物与一定的参照物进行比较以后的感觉。如果我们与周围处于同一时间段的事物比较——横向比较的时候,总感觉周围变化的慢。这就如同与自己同向行驶的汽车比较,总感觉自己开的车速度慢,不停地有人超越我!可是当我扫一眼速度表,则发现:“不慢了,限速60,我已经超过了。”所以,如果总是与当下左右的车比较的话,你的车只能是越开越开快!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总是与周围的人比较的话,你总是感觉自己“进步”的比别人慢!所以就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一路加速行驶!开车有超速,等到出现车祸或者故障的时候,才发现车速太快了!而对于人来说,等到身体承受不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超速”!只是我们当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使我们在感觉上产生一种错觉。所以俗话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对速度进行体验的时候,最好不要局限在一个参照物,特别是不要总是“盯住”前面的车,有时也可以通过后视镜看看被你抛在后边的车:稳稳当当地行驶,不是也挺好吗!
 
如果我们去的是同一个目标,先到和晚到又有多大的区别?更何况,眼前的目标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车不会在到达最终目标之前抛锚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车况完好,到达目的地那是迟早的事。否则,将车和命断送半路,最终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更何况,人生的终点并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在变化的。比如,如果将体育比赛中拿到世界冠军作为目标的话,十年前的世界冠军和当下的世界冠军的难道没有区别?
 
慢速安全行驶,不一定比快速行驶去的地方少,因为速度是限定在“单位时间”内,而你能够将时间延长,同样可以达到“游览”更多地方的目的。人生岂不是如此:多活一年就可以多一份希望,行程并不仅仅决定于速度,还决定于时间。
 
汽车快速行驶在路上,沿途的地名、景色一晃而过,就是走过几遍我还是没有印象。当我放慢车速,慢慢行驶或者是走走停停的时候,周围的景色和路况就记的比较清楚。回想起来,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是打的到一个地方,往往是记不住路,而如果是乘坐公交车或者是步行走一次,那么来去的路就记得比较清楚。
 
人的记忆也是与速度相关联!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你对你周围事物的记忆是加深了还是淡忘了?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城市或者乡镇在你的记忆中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记忆往往是会停留在快速变化之前的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我们往往记忆最深的是大学本科时期的同学,往往是儿时的伙伴。我知道,在我工作的近三十年的经历中,朋友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已经换过了几波。而由于变化的速度太快,不仅是因为失去了联系,往往在我的记忆中能够留下一点影响的也是很少的几个。网络使我们开阔了交往的范围和渠道,可是方便快速的人际交往,能够给我们留下印记的又有多少!
 
俗话说:时间是治疗创伤的最好的方法。实际上,其中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与时间相关的速度使我们的记忆淡忘。可以想象,如果只有时间,而没有变化,我们的喜悦、悲伤是不会那么快地褪去!因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没有“快速”变化,人的记忆就不会被冲淡反而有可能被不断地强化。记忆中对亡者的淡忘,是因为我适应了没有你的变化了的环境!
 
变化是什么?就是一剂让人失去记忆的药,描述变化特征的物理量就是速度。速度,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快快长大、快快发展、快快提高、快快富有、快快成名;马车换汽车、汽车改火车,火车加飞机,汽车、火车和飞机本身的发展指标也是提速、提速、再提速。速度提高了,换来的是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变化的加快。结果,体现在人类自身:欲望的膨胀——单位时间内享受内容的增加和花样的翻新,但是内心感受又如何?人们是否变得越来越幸福了,还是忙忙碌碌中,脸上少了些自然的微笑。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721-253911.html

上一篇:期刊改革政策已定,你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原]学报人才培养作用的几个数据

2 武夷山 赵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