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拿什么来慰籍你的心灵?

已有 4073 次阅读 2010-8-5 10:23 |个人分类:闲思偶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社会, 浮躁, 心灵, 热情, 慰籍

【按】我一直没有在这里发布有关“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一篇关于浮躁的短文发过来希望将自己的思考与科学家们分享。
拿什么来慰籍你的心灵?//赵大良
昨天在电话里朋友抱怨:如今的社会太浮躁了,现在的人太浮躁了。电话里听得出朋友的焦虑,可我反问:社会什么时候不浮躁过?浮躁是社会的常态,没有浮躁也许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正如同没有理想就没有个人的进步一样。我的话显然没有得到朋友的认同,因为现今社会的浮躁与以往的浮躁不同,当经济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社会和家庭以后,利益的驱使使人们失去了许多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当你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所经历的年代哪有平静的时候?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人们追逐的目标和对象不同而已,也就是说浮躁的方式不同。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热情,是一种冲动,是一种理想或目标的召唤,在革命的年代充斥着革命的浮躁;在文革时期人们表现得是另外一种冲动,政治的浮躁。我将这些并列起来,也许你会认为“根本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不同呢?因为你是以是非为标准来判断的,革命是需要热情的,是正义的,而政治的狂热则是畸形。而当你将这些社会的评价标准放弃以后,单纯从人的灵魂角度来思考的时候,这又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一种冲动、一种浮躁,不都是人们心灵的煎熬。在轰轰烈烈的群体浮躁中,人们可以得到快乐和满足,而当夜深人静以后,而当烟消云散以后,往往给心灵留下的是一片空虚。
我们对目标的追求是真心实意的,我们对内心安静的渴望也是真心实意的,可悲的是我们又不得不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社会里。这种矛盾的极端,被社会学家称为“社会精神分裂症”,认为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分裂的时代”。可我们的时代,什么时候又不是处于分裂的状态?从古到今、古今中外,我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内心安宁的一致,而社会越是发达分裂则越是加严重——政治(宗教)与人性的分裂,精神与物质的分裂。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这既表达出人们对心灵安宁的追求,也给出了追求心灵安宁的方法。名利永远是人们追逐的对象,名利也永远是骚扰人心的根源。当人们在痛苦和焦虑之时往往以“知足常乐”来宽慰自己,以期达到内心的平静。而当走出家门、面对社会之时,谁又能够做到“辱不惊”“去留无意”?所以,这种精神的分裂只有通过服用“镇定药”才能缓解,也就是吃了使人不想事的药,变得傻一点。那么,现实中到哪去寻找这样的傻药?
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的,人生百年,如果能够以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做支撑,可以达到一种社会与心灵的统一,将灵魂附着在理想之上。有人说宗教是人类的精神寄托。是的,如果能够笃信“教义”,将整个身心交付给主、上帝或其它什么神灵,社会与心灵可以达到一致。有人说社会需要文学的慰籍。是的,具有坚定信仰(理想和宗教)的人总不会是全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可以将自己与社会暂时隔开,在“加氧仓”里疗伤。当你走出氧气仓以后会变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而在氧气稀薄、空气污浊的社会中待上一会你还得回到“加氧仓”中疗养。
在我看来,这些方法都不是通用和长效的,都带有消极和逃避的色彩。真正能够慰籍我们心灵的还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如何适应这个社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面对社会思考社会,知足而不止足。在冷落的时候,以激情来排解孤独和寂寞;在得意的时候,以理智来消减浮躁和欲望。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721-350161.html

上一篇:谈学术出版的边缘化危机
下一篇:再谈一稿两投、一稿多投

2 武夷山 刘庆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