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一稿多投”为何被人同情 精选

已有 14567 次阅读 2012-8-9 15:27 |个人分类:出版视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共同体, 编辑, 矛盾, 会议公司

  在喻海良老师的博客上发表的“一稿多投,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889&do=blog&id=600442  被加精。与我的业务有关,我就过去仔细阅读了一下。
  说实在的,这种情况我们办刊的是经常见到。特别是社会科学类的,也许电子邮件使用不老练,常常是将一篇稿件群发给四五个期刊。同一篇稿件,送审到同一个审稿人手上的事情,我也碰到过。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实在是小。这些对于我们来讲,都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让人委屈得是,作者常常反过来将“一稿多投”的责任归罪到我们编辑头上——期刊的审稿周期太长。的确,一些期刊的审稿周期比较长,特别是社会科学录用不录用常常是没个准。这种做法,在期刊界也是少数,拿不到台面的。
  我给作者讲:期刊没用明确稿件处理期限的,你可以给编辑部定期限,超过期限你就可以另投他刊。可是,作者以期刊强势为由,表示无奈。
  今天,在喻老师批一稿多投的博文中,我又看到了喻老师角色的两面性。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 喻老师在博文评论后的回复是“恩,审稿周期太长也郁闷,理解。但是,就尽量不投那样的期刊。”
  让我思考:一稿多投浪费的是审稿资源!大家容忍和理解一稿多投的原因是期刊审稿时间,因此将这种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利益,理解成写作与出版的矛盾。但转过来还是浪费学术共同体的资源。学术出版本身就是学术的组成部分,只是社会分工细化后编辑的角色独立了,因而也就出现对立。实际审稿还是在学术共同体之中。所以就让人纠结!
  如果能够包容编辑,编辑也是为学术研究作嫁的,是将一些事务性工作从学术专家处分担出来的,审稿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稿专家,而不是编辑。这样的话,是否能够正常评价,相互促进。审稿速度,期刊品牌影响越大,审稿人越重视,我不说审稿人势力,但审稿人也需需要在期刊上发稿——这就是作者和审者的角色互换。但如果期刊品牌一般的,审稿速度也就会被怠慢,甚至是没有音信。就是认真对待的审稿人,也都忙自己的事,审稿的义务也应该允许有个缓冲吧。就比方我在催促审稿专家后,专家回信:对不起,我现在正在国外,12号回国。手头还有些事情处理,是否能容许我15号返回意见?这种情况,我感激的很!我十分感激审稿专家对带审稿的态度。审稿已经拖了半个月,再让出一周,应该不应该?否则我另找审稿人还要给出20天的时间。
  学术会议还没有编辑角色独立,所以就让人同情!而一旦学术会议论文的组织工作独立——如同会议公司一样专业化。那时,一稿多投,会不会一样得到学术共同体的理解和包容!
    我做编辑十八年,被人尊重过,也别人委屈过。尽管是为人作嫁,也提高了自我。在期刊体制改革的形势下,我在想:我是为什么而做?以后转企改制后,我想应该明确“是为了企业的利润而为学术服务”,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单纯——拿工资尽义务。那时,在受到这样的误解,我不会感到再委屈,因为我是为了挣钱!现在,不将我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员,我不知道是为谁而辛苦。
    目前,请不要以审稿时间长为由向我刊一稿两投。我是规定4个月之内必须给出录用或不录用的结论,所以常常催促审稿人,平均是2.5个月就决定。但我不能要求编辑保证100%,所以又限定一年内必须发表出来。这样无论是作者原因,还是审者原因或者是编辑的原因,编辑在取得作者的谅解后,在后续的编辑加工中抢回时间。编辑加工是编辑给我找不到理由开脱的。刚才录用了2篇,一篇快到期了,一篇就比较快。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721-600564.html

上一篇:普通编辑的想法和顾虑(补充中)
下一篇:今天是我的生日

22 赵凤光 喻海良 朱志敏 吕喆 赵美娣 梁建华 吕新华 龚鹏飞 张焱 徐迎晓 高莉 任胜利 徐长庆 王春艳 占礼葵 徐索文 苏德辰 黄育和 徐耀 袁有录 吕鹏辉 NoteFir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